别轻易对专业冷热下结论

2022-08-03 11:19: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振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程振伟

据媒体报道,近日公布的河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显示,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计划未录满,分别有计划余额1名、8名。此外,在安徽,安徽建筑大学相较于2021年理工类招生的投档最低分排名由58650名后移至96517名,这所大学正是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

建筑专业遇冷?表面上看似乎如此。著名高校,在外省计划招生本来名额就有限却没招满,过去无法想象。建筑类特色大学,招生位次大幅下降,同样让人大跌眼界。俗话说,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985大学本科计划招生未录满,很容易让人感觉“建筑专业有遇冷迹象”。然而,一来是样本有限,二来是不排除“假遇冷”,再就是即便短暂遇冷又如何?!笔者看来,不宜对专业冷热轻易下结论。

建筑专业是否遇冷,目前看来都是表象。就拿同济工科实验班土木与环境类未录满来说,该校王牌专业众所皆知,也不排除“太强让人却步”。分数高的学生有更多选择,分数竞争力不足的学生信心不足绕道而走,最后在河南没录满也有可能。还有就是吉林大学的8名余额,未必是专业元素,地域也是重要变量。当然,这两年房地产遇冷现象,熟人朋友圈的滤镜效应等因素,也可能让土木专业在河南“一时遇冷”,但局部不能代表全面,一时不等于长期,建筑专业是否遇冷,需要全面具体分析。

高考报考端的“分数分布”“受欢迎度”,不是专业冷热的唯一标准。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的专业计划人数,一般有科学考量,对应的是社会需求。考生和家长根据社会动向判断,涌向所谓热门专业,进而抬高其录取分,所谓冷门专业少人问津,导致录取分坠落。这种意义的“冷”“热”,皆为表象。就拿这些年招生分数在下滑的生化材环专业来说,一些考生要么避之这些所谓的“天坑专业”,要么将其作为上名校的跳板,以较低分录取,刚录取就想着“转入学校热门专业”,这样的内卷一方面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未必对自身发展有利,你怎么知道这些专业没有发展前途?要不要先看看自己是否对这些专业更加感兴趣?

专业冷热不该是考量是否报考的唯一关键元素。现在的冷,可能意味着将来的热。冷了报的人少,而社会的需求依然在那里,将来毕业了可能会热了。现在的热,可能意味着将来的冷。再热的专业,也经不起一拥而上,经不起但凡一所高校都开设,招生人数多意味着教育培养资源被摊薄,也容易带来培养质量的下滑。很多高校,专业强弱和冷热甚至是相反的。选择学校和专业,不要被一时外在的冷热所迷惑,像同济的土木建筑专业,专业培养质量之强,举世皆知。根据兴趣特长选择,看当前也要看长远。不能以现在的就业衡量专业好坏,任何一门专业皆可“入道”,很多能力皆是相通,学好了建筑能力自然提高,将来从事很多职业皆有可能。

别轻易对专业冷热下结论。具体学校的专业冷热,和专业强弱是两回事。首要考量是个人的兴趣特长,而不要让自己的未来发展被一时的功利考量蒙蔽。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