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高品质“人才生态圈”夯实长株潭都市圈人才高地

2022-05-26 08:45: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祖宇 徐莹] [责编:欧小雷]
字体:【

黄祖宇 徐莹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人才不“掉链子”,产业才不会被“卡脖子”。截至2020年底,长株潭都市圈人才总量(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已超380万人,占区域总人口比约为22.80%,但契合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的高端人才供给仍然不足。

当前长株潭都市圈人才工作应聚焦产业定位,精细化引进和聚集一大批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科学素养高、创新意识强的尖端研发型人才和专业技能硬、实操能力强的高端技术型人才。目前长株潭都市圈还存在人才吸引区域不平衡、用才育才政策针对性不够强、人才文化吸引力偏弱等问题,影响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留居。因此,长株潭都市圈在实施以优势人才托举优势产业行动中,应立足高端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发展环境、文化环境,着力扩容人才“蓄水池”、做强人才“强磁场”,构筑高品质“人才生态圈”。

以服务升级为着力点,打造舒适无忧的人才生活环境

推进“一体化”“协同化”人才服务。梳理都市圈各市县在人才生活服务上的政策差异清单,逐个协调统一;建立都市圈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使人才能在都市圈内自由选择生活区域;建立完善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认定制度,配套建立区域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制度,三市统一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持卡在三市内按层级享受相应的教育、医疗、安居、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探索在长沙成立都市圈人才合作示范区,实行省级统筹、市级推荐、属地政府提供配套服务的管理模式,用于都市圈各市县引进创新型人才;探索成立都市圈人才联合发展基金,重点投向跨区域人才合作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信息系统等。

升级“国际化”“高端化”人才服务。合理设定紧缺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准入限制,推动都市圈全域归国留学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的落户条件与自贸试验区并轨;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在海外设立都市圈人才飞地,允许人才离岸服务;加快发展首店首发经济,大力引进高端国际消费品牌,充分满足海外人才的国际化生活需求。

创建“定制式”“保姆式”人才服务。在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创建人才政策一站式导航模块,通过人才信息与政策数据匹配,保证相关人才政策让相应人才应享尽享,使人才政策真正落地生效;强化尖端人才跟踪服务,形成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着力解决尖端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塑造人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

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适时推进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都市圈内建设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分支机构;加大对都市圈紧需职业教育的补贴力度、对紧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度,设立用人单位与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补贴;探索优秀人才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渠道,支持都市圈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的高端人才双向流动,加大人才跨平台支持力度。

推进人才容错机制创新。试点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容错机制,明确容错清单,界定容错尺度;完善科技项目失败补偿办法,搭建失败项目“二次孵化”平台,鼓励高端人才勇于突破。

推进人才激励机制创新。推行高端人才薪酬清单式管理,允许国有企业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支持用人单位积极对接都市圈内高校院所,鼓励本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在都市圈内就业创业。

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社保和个税为基础的人才贡献积分制,根据积分对人才进行动态评价和审定,实现对人才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加大对长株潭都市圈人才继续教育的投入和补贴,可增加人才继续教育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培养选拔等领域的评价比重,不断提升人才工作能力与活力。

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营造开放繁荣的人才文化环境

加大湖湘文化宣传推广,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引才力。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不定期在海内外举办“湖湘文化旅游活动周”等文化活动,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力;以湖湘文化为主体,打造多元包容的“长株潭都市圈文化IP”;建设湖湘文化产品和服务全球推广平台,畅通湖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流渠道。

深化文化与新技术融合,给予人才高品质文化享受。以“文化+科技”为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特色和亮点,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依靠新技术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都市圈文化品牌。

升级文体设施和品牌文体活动,满足人才文体消费需求。加强长株潭都市圈文体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发展文化商场、运动商场等新业态,加大各类文体设施布局密度,大力引进、定期举办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展览和体育赛事等文体活动。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