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省会”战略打造工匠“摇篮”

2022-05-24 09:01: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袁露] [责编:欧小雷]
字体:【

袁露

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强省会”战略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推广“订单式”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高素质工匠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工匠的“摇篮”,如何在“强省会”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明确优势特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笔者认为,关键是实施“四大工程”。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院校应当立足“工匠的摇篮”这个优势,主动对接“强省会”战略“十大工程”“六大平台”,把“强省会”所需和职业院校“所能”结合起来,在推动区域发展上建平台、拓路径、筑高地,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栖息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全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积极搭建多元产教融合平台,深化德技并修、“岗课赛证”融通、“政校行企”协同的培养模式改革,使之成为省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

实施人才托举工程。科学精准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造就人才成长的沃土。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特点,充分发挥“工匠的摇篮”的平台优势,深入实施“人才托举计划”,研究出台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托举帮扶系列方案,打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蓄水池”;启动各专业优秀学生“领跑计划”,通过选配教授亲自带、小班建制集中培、个性化辅导突出引“一带一培一引”模式,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优势潜能;实施创新人才“飞翔”计划,通过建立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融合“三融合”机制,着力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管理、技术、技能岗位人才,使之成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高地。

实施人才双培工程。产教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是实现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强产业能级的大背景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应突出“工匠的摇篮”的特色优势,建立校企融合、岗位对接的人才链,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推动产业链的“优”,架起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连心桥”;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构建课程教材体系,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就业创业,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前移至学校,学校人才培养延伸至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组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科学研究、实习实训、定向培养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涯与职场生涯有效对接,使之成为产业链上下得去、留得下、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人才续航工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实现人才终身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掘“工匠的摇篮”的资源优势,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按照“紧跟产业整体需求、满足企业岗位需求、适应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和职业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项目引进等,培养培训企业亟需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打破职业教育学历的“天花板”,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让各类人才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各取其需。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