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玻璃罩”打造“文明范”

2022-05-13 10:32:1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殷建光]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殷建光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开馆仅10余天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内,有多处展陈装置被游客破坏。从网友发布的图片中可以看到,陕西考古博物馆一楼展厅内陈列着一些切成立方体的土块,土块上存在明显的缺角、开裂以及人为划痕。另一件西汉时期的彩绘漆箱复原品上,也有触摸后留下的指纹印。更荒唐的是,馆内的千年地裂喷砂遗迹,竟然成了某些人的“告白墙”,上面满是爱心之类的涂划痕迹。据该馆讲解员介绍,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5月12日光明网)

文物遗迹上画“爱心符号”,没有爱心,只有痛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馆内的确有多处展示物被破坏。造成损坏的主要是原始生土块、夯土以及地震裂隙遗迹等,由于其化学性质的原因暂时没有放置玻璃罩。既然不能放置玻璃罩,就不应该被展览,保护至上应该是文物工作的基本底线。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千年遗迹成为游客“告白墙”,让人郁闷。这是对文物的破坏,也是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暴露。

文物展览,首先是要保证安全性,不给被破坏的机会。在被人留下指纹印的彩绘漆箱复原品旁边,列有“请勿触摸”的图文标识,可见,破坏者的行为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明知故犯。单凭一个“请勿触摸”的告示牌站岗放哨,显然是不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将进行维护,添加玻璃罩。添加“玻璃罩”是防范遗迹成为“告白墙”的很好手段,我们应该学会用“玻璃罩”打造“文明范”。

给文物设计一个“玻璃罩”,一方面,是对文物的尊重,是敬畏文明;一方面,也是对参观者的约束,是规范文明。当然,这个“玻璃遭”应该有科技含量,应该能呼吸,很透明,防侵蚀等等。文物保护与时俱进,文明展览马不停蹄。我们应该把文物的保护与展览当做打造社会文明,引导公民文明的载体,防范公民丑陋行为的蠢蠢欲动,引导公民文明行为的生机勃发。

用“玻璃罩”打造“文明范”,不仅是物理上的“玻璃罩”,还应该是精神上的“玻璃罩”,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制度规范,提醒公民,破坏文物要受到严惩,同时要用“录像”建立全程监控机制;一方面是文明宣传,告诉公民,如何正确的观赏文物,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是疏导文化,帮助公民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怀。这个精神上的“玻璃罩”不是一味的“隔离”,而是科学的“规范”与“疏导”,能够让公民提高文明素养,打造文明言行。

其实,不仅是文物观展需要用“玻璃罩”打造“文明范”,其他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也应该设计好保障文明秩序的“玻璃罩”,比如合理的“红线”与“栏杆”,比如,温馨的“手套”与“口罩”等等。“玻璃罩”是一个文明载体,可以隔离丑陋,能够保护真诚,在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应该多设计物理的玻璃罩,精神的玻璃罩,让玻璃罩打造出更多的“文明范”。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