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快评|储蓄时间,兑换幸福

2022-01-20 21:18:45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曹茜茜]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时间银行”,让养老服务在互助中有了温度,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提供了一个细致而又具体的求解视角。

曹茜茜

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竭力办好老年人服务保障”……在刚刚落幕的湖南省两会上,大量的镜头聚焦“银发浪潮”,探索如何做好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

无独有偶。近日,北京市将“时间银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志愿者以“时间币”的形式“储存”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满60岁之后可以兑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让养老服务在互助中有了温度,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提供了一个细致而又具体的求解视角。

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时间银行”聚焦的是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相关的服务供给却不足。探索“时间银行”新模式,通过“低龄扶高龄”的养老良性循环,既让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有了享受便捷志愿服务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引导着人们“聚小善,行大善”“服务今天,享受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总书记正是看到了当代老年人深层的心理需求——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得”,关键在于“老有所为”。当前,全国不少地区创新社区养老模式,为低龄老人提供发挥余热、重拾自信的平台,一群群刚退休的低龄老人当起“红马甲”,在为社会、家庭创造价值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养老“时间银行”也须防“坏账”风险——尚未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各地“账户”无法通存通兑;“存储”的劳动无法等值、等量换算;持续老龄化导致的劳动折损……诸多困惑明显制约着“时间银行”的发展。期待“时间银行”打通阻滞,在全国“遍地开花”,为养老事业贡献光与热。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