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之大者” 弘扬批评精神

2021-12-03 09:58:12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夏义生] [责编:刘茜]
字体:【

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

心系“国之大者” 弘扬批评精神

夏义生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湖南省文联、湖南日报社共同举办湖南网络文艺阵地建设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就“如何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如何加强湖南网络文艺评论阵地建设”进行研讨。这次会议坚定了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信念,亮出了湘派网络文艺评论的旗帜,搭建了网络文艺评论媒介矩阵,集聚了湖湘网络文艺评论人才队伍,为我省网络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包括文艺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既把文艺评论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把评论作为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一手抓创作、一手抓评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准确地认识文艺评论的特殊重要性,把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摆上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抓紧抓好。

今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摆在突出位置。《意见》指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既要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也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省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文艺评论重点平台。

我省文联系统的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传统文艺评论阵地中,有湖南唯一的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评论、研究为主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刊物《文艺论坛》。《文艺论坛》开设了“习近平文艺论述研究”等重点栏目,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成果,团结了一批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在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中,目前有湖南文艺网、湖南文联公众号两个新媒体平台,并与新湖南客户端、红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分别开办了“艺苑频道”和“文艺频道”。前不久,省文联还开通了湖南文联视频号、湖南文联抖音号。

当前,网络文艺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推动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网络文艺评论不能失语、不能缺席。如何做好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工作?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文艺评论是按照一定的文艺观对文艺的研究、评价活动。只有坚持科学的文艺观,才能确保文艺评论的正确方向。无论是传统文艺评论阵地,还是新兴文艺评论阵地,坚持正确的方向都是必须恪守的根本原则。

一是始终坚守文艺评论的价值遵循。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既要弘扬正能量,又要充满艺术性。二是全面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文艺评论的作用有四个方面,即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四个方面是有机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三是科学把握批评标准,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来评判和鉴赏作品;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要发扬批评精神。

深入研究网络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科技革新与文艺变革总是相伴而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广泛发展,推动网络文艺呈现井喷式发展景象,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热门网络文艺形式精彩纷呈。但网络文艺快速发展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市场与资本助长消费主义盛行,侵蚀着网络文艺的价值追求,衍生了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不良现象;互联网技术对人文价值的消解,削弱了网络文艺的思想品格;大众化、草根化伴随而来的是庸俗化、娱乐化泛滥,降低了网络文艺的审美品质。

网络文艺评论也面临着巨大契机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文艺评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数量的参与主体,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其审美风格日趋多元;另一方面,网络文艺评论中鱼龙混杂,非理性、碎片化、娱乐化、标题党、话语暴力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因此,要高度重视网络文艺评论的有效抵达。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超速发展,是由对网络文艺的消费需求推动的。这种创作生产和消费,若缺乏积极有效的网络文艺评论,就会失序、失衡,甚至迷失方向。

当前,网络文艺评论数量不足,覆盖面不全,效果欠佳,权威性不够,当然有阅读海量作品的难度给评论带来的挑战,但也有传统文艺评论还没有重视把网络文艺作为主战场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对网络文艺形态的隔膜。在网络文艺评论中,有的用传统文艺观念来评论网络文艺,隔靴搔痒,难以见效。网络文艺以数据为本位,以数据技术为骨架,是建基于数据大厦之上的科技型文艺形态。网络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和算法主导,深刻地影响了网络文艺题材选择,叙事技巧、语言修辞等创作转向,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根据个体审美趣味推送作品而生成的个性化网络文艺消费,进而决定性地影响网络文艺生产体制、机制的调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化的生成、数据化的分发和数据化的消费是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的重要区隔。理解了网络文艺的数据性特征,网络文艺评论才能具有针对性。

二是对网络文艺话题的介入不及时。网络文艺话题更新的时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过去,一个文艺话题可以占据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网络时代,话题热得快,几个小时就上了热搜;冷得也快,短的一两天就沉底无人问津了。虽然这类话题占据时间短,但波及面广,影响大;网络文艺评论若不能及时介入,就会失去时效性。

三是对网络文艺语体特性认知不准。网络文艺的语体特性,就是我们说的“网络感”。用传统文艺评论的叙述方式来写网络文艺评论,就会形成交流阻隔。网络文艺评论还要考虑传播平台的特性,如互联网移动端的出现,刷屏已经成为大众的重要接受方式。网络文艺评论如果是洋洋洒洒万言的长篇大论,屏就刷不下去了;若是高头讲章,枯燥无味的形式逻辑分析,屏恐怕也难刷下去。这就对网络文艺评论的文风也有了相应的要求,这个要求是由网络文艺的生产、消费的特性决定的。

当然,加强网络文艺评论,最重要的还是心系“国之大者”,弘扬批评精神,发挥网络文艺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正能量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