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矿业全产业链走出去助推湘非合作

2021-09-16 08:38: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学红 郭尧琦]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朱学红 郭尧琦

在华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CAETE),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实施“八大行动”中“产业促进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经贸合作平台,是湖南第一个国际性、国家级、常态化的经贸平台。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契机,打造一流中非博览会、强化湘非产业合作,湖南矿业领域大有可为。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湖南矿业全产业链抱团出海,将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实施、促进湘非产业合作、提升湖南矿业经济发展效能。

湖南矿业“走出去”是湘非合作的有效路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国。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当前全球各国对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我国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面临压力。湖南矿产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但近年来受国际和国内政策、市场、环保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省勘查新增战略性矿产资源难度加大,矿产资源供给能力下降。

非洲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但基础设施薄弱、矿产开采能力不足。而湖南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品勘探开采与深加工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诉求相契合。2021年上半年,湖南金属矿及矿砂进口199.2亿元,增长60.9%,进口额仅低于机电产品,东盟、美国、欧盟为湖南主要贸易伙伴。对于湖南而言,非洲矿业领域的进口潜力还有待挖掘,比如南非铂族金属-锰矿等、赞比亚铜矿、纳米比亚铀和铜矿等、博茨瓦纳的金刚石和铜-镍矿等。在此背景下,依托中国矿业在非洲的先行地位、湖南自贸区和中非经贸博览会建设,促进湖南矿业深入非洲,既是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促进湘非产业合作和湖南矿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湖南矿业全产业链抱团出海是必然选择

从2005年始,湖南与非洲进出口贸易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目前,已有120多家湖南企业投资非洲。在矿业领域,由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湖南省地矿局、湖南黄金集团等组成的“矿业联盟”合作勘探开发莱索托矿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湖南矿业行业抱团出海;湖南长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则牵头成立了湖南省矿冶工程走出去联盟。

然而,湖南还未实现广义的矿业全产业链抱团出海。湖南与非洲国家的矿业合作目前以上游的勘探、开发、生产和下游的贸易合作为主,包含勘探、选矿、冶金、加工和材料的全产业链大型矿业联合体模式尚未形成,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等方面优势未能紧密地与矿业出海形成协同。为此,应进一步用好“抱团出海”模式,以包括勘探、选矿、冶金、加工、材料等的矿业产业链带动装备出口、国际贸易、对外援助、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协同,构建包含技术服务、工程建设、金融资本、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完整配套的矿业合作体系,形成矿业带动的全产业链抱团出海,才能更有效应对非洲政治生态不稳定、基础设施薄弱、流通贸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实现抱团企业出海共赢的利益目标。

构建长效融合机制是矿业成功抱团出海的保障

近年来,湖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引导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支持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并在装备制造、矿产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运营管理等优势领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联盟”,拓宽了对非合作领域,提高了对非合作质量。与此同时,由于缺乏长效融合机制,一些企业抱团出海难以持续。

鉴于此,湖南矿业走进非洲,必须整体统筹、构建抱团出海长效机制。一是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通过分析境外重点地区资源禀赋、市场状况、投资环境等投资要素,明确重点领域、方向和重点项目;二是利用好“湘企出海+”出海平台,充分发挥相关协调机构服务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实现对上协调国家外事、商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对下统筹科研院所、行业联盟、金融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对外完善与非洲国家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巩固和发展湖南与非洲主要投资合作国家的长期合作关系;三是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抱团出海微观运行机制。包括内部角色定位和权利义务、内部商业信息共享机制、内部资源协调和统筹机制、内部价值评估及补偿机制、内部监督奖惩和退出机制等,推动“抱团出海”从企业自发的松散型组织行为转变为具有长效运行机制的联合体。

(作者分别系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