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不应成为“道歉晚会”

2021-03-17 11:24: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靳名宇]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靳名宇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产品和商家,相关涉事企业连夜发文道歉,没想到却引发网友集体吐槽:“3·15”晚会啥时候成了道歉晚会了?从招聘网站简历泄露、人脸识别被滥用导致的个人信息安全危机,到羊肉里添加瘦肉精、汽车变速箱故障频发带来的生命安全威胁,入目之处皆是无良商家为了利益毫无底线的操作。这些行为被“3·15”晚会曝光后,即便道歉得再快,也无法抵消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坏。

让以后的“3·15”晚会不再是“道歉晚会”,我们还任重道远。

推进立法保护,加强政府监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资本的逐利性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底线和原则都可以抛弃。晚会曝光的摄像头人脸识别遭滥用、招聘平台大量简历流向黑市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人脸检测、大数据杀熟……只有加快推进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立法,明确法律界线、法律后果,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违法成本,才能震慑黑心商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深入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3·15”晚会设立的初衷就在于通过央视转播的晚会,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在摄像头无孔不入、APP层出不穷的当下,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生动的方式宣传个人信息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醒消费者要时刻保持保护自己隐私的警惕性,妥善保存自己的密码、手机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只有每个消费者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给别有用心者可趁之机,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汽车发动机故障频发不是个例,每年类似的纠纷都有不少,可是依然没有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劣质商品流入市场,只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只有充分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畅通“12315”消费者举报投诉渠道,才能从长远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损害消费者权益就是在抑制消费意愿,阻碍经济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要保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顺利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就要从立法、监管、思想、机制等方面,切实保障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