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一流 加快湖南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2021-01-13 08:38: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树涛]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导读

2020年9月,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殷殷嘱托我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三个高地”。

如何科学高效推进“三个高地”建设?作为习总书记亲临考察调研、始终坚持扎根三湘大地办学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日前,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与湖南日报《理论·智库》联合组织策划,约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紧扣如何打造好“三个高地”建言献策。

1月13日起,《湖南日报》将连续刊发这组研究成果,敬请关注。今天刊发的是“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专题。

李树涛

当今时代,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推进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全球正逐渐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以信息化为基础重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为此,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实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先进制造计划,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比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

湖南是制造业大省,拥有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领域起步较早,有较好基础和优势,但仍面临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缺乏国际性行业巨头企业等发展难题。因此,我省应对标世界一流,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加强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因此,应坚持理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

实现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突破。发挥在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优势,重点研究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自主感知与场景认知算法、异构场景下的集群协作、类脑智能计算和量子智能计算等基础理论;深入开展数据孪生、机器自主学习、网络化协同制造、多模态信息感知与融合科学技术研究,实现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突破,为人工智能范式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以我省制造业“龙头企业”需求为目标,由政府主导牵引发布面向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整合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科研力量和资源,重点攻克自主多模态环境感知、云边优化控制、多机器人协同精准控制作业等关键核心“硬”技术,深入发展先进制造所需的设计和模拟、核心支撑软件共性关键技术,赋能制造业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感知算法、智能控制器、自主导航芯片、互联网络集群无人系统等产业,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应加强信息技术与我省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贯通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全周期,推进湖南制造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

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面向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需求,推动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融合,加快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产品/工厂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与5G通讯技术深度融合。面向工业环境下的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应用需求,通过全域感知、边缘计算、分级云控等,实现数据的感知、传送、处理和应用,变革新一轮智能制造的底层设计和跨场景应用。

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面向工业领域数据模态多样、结构关系复杂等问题,构建工业大数据网络平台,通过研发应用海量时序/流数据的管理和查询技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建模、多语义层次的数据融合等核心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预测、优化调度、智能决策等。

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推动我省制造业跨区域网络协同生产加工。

加强多方协同,夯实智能制造保障体系

智能制造是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对标世界一流,必须聚集各方力量参与智能制造赋能工程。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发展智能制造应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但由于其投入成本高、技术攻关难度大,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抓好智能制造规划设计,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加强引导资金投入,发挥好各产业链“链办”协调作用,积极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和支持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导向的制造业产业联盟,调动各制造业企业参与积极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我省高校前沿交叉工程教育改革,建立“人工智能+多学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创新导向,推进高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教材、课程,建设若干高水平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鼓励高校教师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充实到课程当中。

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等科研资源,建立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亟需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学院;加快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聚焦湖南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服务于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中心、应用基础研究中心、新兴产业孵化中心、工业战略咨询中心等。

(作者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机器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