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生要求就是最好的基层公共服务

2020-09-18 09:17:0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欧小雷]
字体:【

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平时村民都来办哪些事项”“大家都满意吗”……习近平说,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要提高针对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9月17日新华社)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而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基层公共服务曾长期存在主体权责不明、供给结构不合理、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政府也在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就不止一次提出了“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且它是伴随着基层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协调推进的,因此,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可以说既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缓解社会矛盾、保证人民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从最基本的来说,基层公共服务须顺应民生要求,增强政府反馈性、及时性、有效性,端正基层公共服务的基本态度,求实效,以增强党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公共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服务内涵是“顺应民生要求”,特别是农村基层,相对于城市而言幅员辽阔,生活和生产方式特殊,这也导致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分散化,而顺应民生要求就需要加强“感应神经”的灵敏度,倾听群众的意见,尽力满足农村差异化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

增强政府反馈性、及时性、有效性,则需要基层政府在认真了解民生要求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效率,不拖沓、不推诿,不搞过于繁琐的办事程序。农民农事繁杂,若花费太多时间在前往政府部门办理事务上,势必会耽误其农业生产,高效的公共服务可让农民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往返奔波,以使其“不违农时”,而减少农民办事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是惠农的体现。另外,端正基层公共服务的基本态度,其实质是解决服务理念与传统官民文化的冲突。不可否认,一些基层政府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较慢,再加上农民群体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和自觉程度不够,导致在这两个群体间存在“平等意识”欠缺的问题,也成了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一大障碍。端正基本态度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公仆”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具备服务理念和服务热情。

中国有8亿多农民,他们在民生方面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和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基层公共服务也是增强党和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后农业税时代”在要求乡镇政府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的同时,更对基层公共服务提出了挑战,基层政府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的最低一级组织,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国家政策的最后执行者,如何维护好群众的权利,保护好群众的权益,就体现在对基层群众的每一次服务中。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