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贸易模式 培育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9-17 07:40: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琳] [责编:夏博]
字体:【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数字技术在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当前,湖南如何推进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大发展?《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李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指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

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对于发展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创新服务贸易模式对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宣示了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风口期的到来。

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步。2019年进出口贸易规模突破4300亿元,增速达41.2%,居全国首位。作为贸易经济中附加值高、技术溢出效应强的环节,服务贸易直接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在湖南贸易经济中,服务贸易还是“短板”,主要表现为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服务手段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湖南服务”品牌缺失等。湖南应积极把握国家促进服务贸易加速发展这一契机,切实推动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培育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着力扩量提质,增强服务贸易整体实力

一是扩规模。做大做强传统优势服务贸易行业。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要战略平台为依托,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国际运输、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文化贸易等传统优势服务贸易,以此推动服务贸易跃上新台阶;做新做活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制造业“走出去”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境外咨询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出口。

二是提质量。在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中提升质量。大力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和特色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比重,拓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比如加快发展中医药和健康服务贸易,培育发展国际商务和国际会展服务贸易;在培育“湖南服务”品牌中提升质量。扶植发展一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走出去”,提升“湖南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打造“湖南服务”品牌。

创新数字贸易模式,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极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共生演进的产物,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贸易受阻背景下对冲经济下行的新引擎,代表了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方向。湖南应抢抓先机,加快创新数字贸易模式,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速拓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服务贸易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维修保养、国际结算、展览展示、跨境租赁等新兴服务贸易。

二是将服务外包打造成湖南服务贸易“新引擎”。发挥长沙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互联网第五城”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其数字基础设施较完备、人力资源密集、交通通讯网络发达等良好条件,加大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力度,将长沙打造为全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示范区。并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全省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链,以此推进湖南服务外包产业迈上新台阶。

完善制度保障,夯实服务贸易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衔接、更加畅通高效、更有利于服务贸易要素便捷跨境流动的管理体制;探索应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监管”模式,推动建立以市场主体信用为基础的“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信用约束”的多层次事中事后监管体制。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完善财稅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服务贸易专项资金支持。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应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支持方式;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海外并购等业务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推出更多、更便捷的出口信用保险险种。引导服务贸易企业积极运用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开拓国际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三是夯实人才支撑。一方面,以更优厚的待遇条件加大引进服务贸易行业领军人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与服务贸易企业深度对接、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力度。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