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医保“共济功能”,是众望所归

2020-08-28 09:15: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茜]
字体:【

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拟规定,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详见本报8月27日A01版)

意见指出,医保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也将发生变化。过去医保个人缴费的2%和单位缴费的30%计入个人账户。改革后,单位缴费部分放到医保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个人缴费的部分仍然计入个人账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

作出这一改革的现实背景是:医保机制运行中的存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居民医保基金都是“沉睡”资金,如2018年底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积累7284亿元,到了2019年底,则上升到8426亿元。由于这些钱只能用于本人看病,不能拿出来共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浪费。此次改革不管是实际报销范围和个人账户适用范围扩大,还是个人账户计入资金来源“缩水”,概括起来就是职工医保的互助共济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从“医保全民覆盖”的医改目标来看,相当于一个开源措施。

全民医保的涵义包含了“共济”功能,由于“蛋糕”只有这么大,如果资金闲置严重,那么共济的功能无疑会被削弱。单位缴费历来都是个人账户的主要来源,若这笔钱划入统筹,那么闲置资金自然就会相应减少,同时这笔钱的共济功能便彰显了出来——由惠及特定职工变成惠及所有参保人。且共济功能的效应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例如不少慢性病人时常需要看门诊,却没有达到住院标准,按现有的医保政策,他们的医疗费用很难享受到医保报销,但如果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压力;此外,改革后,职工医保中的个人账户可以与亲属“共享”,假如你是城镇医保参保人员,而你的父母是新农合医疗参保人员,那么你的个人账户的结余就可以用来给他们看门诊,这其实也是一个“补短板”的效果。个别地方探索医保个人账户亲属共享、扩大到健身也可以刷卡等,获得了民众的追捧,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了,医保改革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其实仍然是有空间的,从总量支出看,医保资金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医保控费不力、医疗资源过多为特殊群体占用造成的,一些地方的“骗保”现象时不时被曝光,这就体现了医保控费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主动控费、改变医疗体系过度医疗、将稀缺医保资源更公平地分配给不同群体等方面下功夫,正视改革命题,将医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才是让医保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