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账资金不敢花,问责不能只盯住基层

2020-07-24 10:15: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尚凡]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尚凡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因资金使用标准模糊、审计监督严格等多种原因,基层产生了“为不花错,宁愿不花”的心态。(7月22日 《新华每日电讯》)

专账资金者,上级下拨给基层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也。为确保此资金发挥应有的功效,防止被挪用,上级有关部门对其使用情况,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并实行问责是好事,有利于用好此资金。

然在一些地方,由于上级对这些专账资金的使用一方面标准模糊,另一方面审计监督过于严格,稍有不慎,基层就可能面临问责。为让切身利益不受损,无奈中基层也就出现“为不花错、宁愿不花”的怪象。

专账资金从某种意义上讲乃民生资金,用好了此资金,能及时解决企业、职工发展之苦,及时扫除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障碍,为促进基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经济发展本是相互促进的。企业好,群众就业就好,国家财政收入就稳,消费就旺,企业生产就更火红。有钱不愿花、不敢花,看似好事,减少了国家资金支出,实则制约了基层企业等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局,危及群众之获得感与幸福感。

“为不花错,宁愿不花”,貌似复杂之问题,实则要解决并不难,只需上级进一步细化使用标准,让基层看得懂、会操作,只需审计部门在确保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计,少些问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实中,专账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外界往往剑指基层,指责其不作为、慢作为,这固然能督促其让上级政策落地生根,从而造福于民,让基层群众得实惠,但也需为其“排雷”,避免其无辜受伤。

“有钱不敢花”,早就不是新闻,按理说有关部门,当及时站出来,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及时完善、调整,主动破解问题,然“涛声依旧”,除其远离基层、不识问题外,也与其无缘被追责、问责有着密切关系。

有问题不及时整改,不管是基层,还是其上级,都是一种“不作为”。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尤其是上级的慢作为、不作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为此,不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亮出法纪之剑,挥剑将问题斩草除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