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温度 城市有温情

2020-06-27 22:02:5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万丽君] [责编:刘畅畅]
字体:【

万丽君

“虽万般无奈,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这看似小年轻之间的示爱情话,却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写给东莞图书馆的临别留言。近日,这段农民工与图书馆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不少人今年端午节里最温馨的记忆。

来自湖北应城的吴桂春,在东莞务工十七年,由于疫情影响,他工作的鞋厂停工,无奈之下打算返乡。临别前,他特地去图书馆退还伴随了自己十多年的借书证,并写下了100多字的留言。“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万般不舍,跃然纸上,流露出这位外乡人对图书馆的留恋,更有对读书的热爱。留言一夜之间传遍全网,各方迅速行动,很快便帮助吴桂春找到了一份合适的职位,他又能继续去图书馆看书了。

这是一个“越读书,越幸运”的故事,更是一个展现城市温暖与人情的故事。像吴桂春一样,无数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不仅挣钱养家,也怀揣梦想。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逐步完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安放?或许,偌大的城市里,有一张属于他们的书桌,接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就能给他们以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探索更大的世界。

城市图书馆为农民工点亮了一盏灯,但他们需要的,远不止这一盏灯。湖南配送流动文化服务车,让农民工更便利的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东莞设置“打工学堂”,针对农民工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职业培训;浙江颁发民工文化绿卡,农民工可免费参加体育、音乐等各项文化活动……随着时代进步,对于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管理者们不再止于“平等对待”,更已逐渐上升到“善待”。

对于城市建设,农民工是必不可少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已悄然更新换代。大量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经济上的获得,而是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文化的力量必不可缺。只有从更深层面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贴心暖心的公共服务,才能让更多的吴桂春们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温情,找到他们的精神家园。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