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奔小康,铁路让“短腿”变长

2020-05-29 10:00: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陆玄同]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陆玄同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推进铁路建设、创新运输产品供给、助力脱贫攻坚上更有成效,如何才能让铁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路。经过反复论证和筹划,2017年,公益性“慢火车”开始正式运行。我们把这项服务工作摆在与高铁服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希望可以给沿途百姓带来更多便利。”这是铁路代表杨军对铁路如何服务于脱贫工作所做的思考。

从承担着保障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社会责任,到服务人民群众、助力脱贫攻坚,铁路不管经历何种改革,其“为人民”的属性从未改变。

奔驰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钢铁巨龙,缩短了时空距离,拉进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当“蜀道”变为“速到”,当天堑变为通途,当“xx小时经济圈”正在快速形成,当“慢火车”让村民们出山的腿变长,我们能够看到,钢轨与车轮擦出的火花会演变成民众眼中幸福的烟花。

从连接西北与华北的包兰铁路全线通车,到兰新客专、宝兰高铁开通运营,西部铁路的变迁、飞跃与发展。将沿途的重要城市、旅游胜地串联起来。成为帮助西部贫困家庭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的重要途径。

老百姓赶集、串亲戚,卖辣椒、樱桃、韭菜,同时悬挂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照片、电商二维码等,推进贫困地区帮扶企业农产品进车厢,于是,一列列“慢火车”逐渐变成了百姓的“致富车”。有的家庭靠摆小摊,供出了2名大学生,还有的赚了钱、买了新房。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基础在交通。铁路建设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也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这也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朴素口号,之所以风靡全国、流行至今的原因,就在于它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发展规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这就意味有更多地方可以修到铁路。时下,民众“富”的追求更加多元了,“路”的要求也更加提高了,但让铁路成为民众致富的“小康路”的信念不会变。

作为串联现代中国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铁路不仅展现着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为现代化输送养料的最重要基础设施。

从有“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之称的春运,到一座座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铁路大桥;从一些因铁路而兴起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到越织越密的高铁路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城乡之间,铁路是既能最大程度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又能最大限度兼顾运输效率的交通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慢火车的开行,就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一剂良药、一个符号、一种希望,更藏着铁路深层次服务民生的秘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