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碗粉,照样有乾坤

2020-04-16 22:13: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沈德良] [责编:周泽中]
字体:【

沈德良

这几天,同事见面又多了一种问候:“去九所嗦粉了吗?”正在长沙举行的全省米粉PK赛,荟萃了全省各地的“米粉精英”,让“粉迷”们大快朵颐。传言有同事连续三天前去“探场”,都未能如愿。用“爆棚”一词来形容这场“赛事”一点也不过分。

有人说,湖南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粉开始的。夸张也罢,现实也罢,足见一碗粉在湖南人日常生活中的分量。

无论大城市,抑或小县城,粉店称得上是街边巷尾的一道风景。无论是“支一口锅、摆几张桌”的一爿门面,还是装潢讲究的“旗舰店”,随处可见。然而,多则多矣,“粉迷”公认的“口碑店”并不多见,要么口味一般,激活不了“味蕾”,要么卫生条件差,给人第一印象不佳。虽然口口相传的“打卡地”不绝于江湖,但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它们终究是“传说”,一年到头,难得有几次登门一饱口福的机会。

这次效果极佳的全省米粉大赛,其形式是否系“空前之举”很难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别出心裁的“金点子”、人头攒动的赛事盛况,搅动了这一传统产业的“一池春水”。虽然这场大赛,属于非常时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助力小微企业渡过眼下难关的非常之举,但它传递的信息却如此丰富——消费的意愿、消费的能力就摆在那里,就看有没有能力把消费群体引过来。

从过去的“一家”“无名”“周记”“杨裕兴”“甘长顺”,到如今的“刘聋子”“辣塔”“矮子”“三百碗”,这些名字,已然成了长沙市民的一种记忆,说得更“高大上”一点,是市井文化的沉淀。如今,业内“前辈”传承坚守,后起之秀如过江之鲫,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高招。

米粉属于服务行业、大众产业,它除了要直面服务行业带共性的挑战外,还面临着年轻人追求时尚、多元选择带来的“食客分流”;同样,经历此次疫情长时间的“宅家”生活,“厨艺新秀”“烘焙大师”如雨后春笋,由此而来的生活方式的进化、饮食习惯的变化,对“粉圈”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外人看来,相比饭店、酒楼,一碗粉的门槛低、见效快,但从食材、汤料、盖码、配菜到店面卫生、服务质量,样样都得费尽心思,赚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放眼四周,“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叙事时有所闻。事实上,“一碗粉”的背后,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业理念,也有着各自不易的心酸史。

内行看门道。这场赚得人气满满的米粉大赛,对于“粉圈”人士而言,既是一次树品牌的擂台赛,更是一个切磋、学习、借鉴的绝好机会。“做强做优”“创新创优”等耳熟能详的发展理念,照样能从这一碗粉里找到对应点。

相关专题:湖南米粉大擂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