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人才保持“满血状态”

2020-03-24 15:03: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桂桃] [责编:周泽中]
字体:【

吴桂桃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的指导下,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建成智能化选果生产线88条和百万吨容量冷气库;延安延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延安高新区红色筑梦孵化基地……吴起县小伙蔺福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果树栽培技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3月24日来源:陕西日报《延安:人才撑起产业转型新支点》)

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实现这些目标,人才是关键,以人才撬动农村要素,开辟农村发展的价值洼地,从而变要素为资源,以资源为资本,以资本促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腾飞注入活力。

回顾上世纪70年代末,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河。经历40余年发展,农村面貌已然翻天覆地,也形成一批种植能手、技术能人、营销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头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是农村建设中的“头羊”,引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极大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以农业为基础的原材料需求,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促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和满足供求需要。因此,乡土人才也需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吸取新的技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永远走在市场前沿,引领消费方向和潮流。乡土人才多带自然属性,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先进技能,多是依靠自我摸索总结,是从实践之中而来,因而具有缓慢性。

组织牵头,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继续培训。俗话说:“人有高低,路有不同。”乡土人才既有多样性,又是参差不齐,加之学识水平有高低,实践总结的方式不同,技术能力类型各异,培训不宜“一锅煮”。应当因时因人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组织相关专业培训。“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从而让各类乡土人才都能按需所取,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学习更多先进技术。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差别化地开展继续培训。选准培训对象,实行多层次培养。重点抓好种养大户、技术人才、紧缺人才培训,如农村新型产业技术人才、农产品高端销售人才、农村电商平台人才等。培训内容要多样化,培训方式要多渠道,可充分利用本土高校、农技专业干部、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或者组织不同地区乡土人才交流学习,参观借鉴,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

乡土人才的继续培训,是确保乡村振兴有人可用,有能人可用的必要方法。只有不断加强培训,不断为他们“充电”,才能让乡土人才处于“满血状态”,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