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2020-02-17 07:57: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莫鸣] [责编:夏博]
字体:【

莫鸣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是发展特色农产品。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倡导“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特色农产品既安全优质,又富有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发展特色农产品是破解低端农产品供给过剩、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重视特色农产品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有效引领了乡村产业发展。

湖南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但我省特色农产品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一是制度约束。受家庭联产责任制影响,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生产困境。因标准化生产不足,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得不到保障,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三是技术瓶颈。品种选育、品种改良与品质提升不够,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四是营销困难。品牌建设滞后,物流成本较高,致使优质农产品不能有效供给。

强化制度供给,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

特色农产品生产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需要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予以扶持。

一是推进土地确权和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开展标准化生产,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实行农用地分类管理。根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明确农业种植养殖业、农业设施用地范畴,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保障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稳定性。

三是改革管理机制,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准确把握农业生产规律、农产品市场规律,改变以上级政府考核项目为目标的管理机制,实施以奖代补的项目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各级政府应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落实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17年,《湖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实施方案》出台,目标是到2020年创建10个国家特优区、30个省级特优区。

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

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流通体系实现有效交易,发挥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经济运行的主导作用。在产品市场上,质量与价格是关键因素,因此要重视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和营销方式创新;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资金与技术是关键因素,因此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开展标准化生产。将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规范体系,完善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省农业标准化复种面积仅为4200万亩,具有很大潜力。

二是重视品牌建设。以“三品一标”创建为基础,实施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品牌营销“三位一体”建设方案;按照“产品、品牌、价格”市场逻辑,通过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价格、品牌营销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省已创建无公害农产品2150个、绿色食品1476个、有机食品24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0个,评选出两届省级“十大农产品品牌”。

三是创新营销方式。精准定位目标消费市场,实行线下线上差异化营销:无公害农产品以传统营销渠道为主,通过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实现销售,价格走中低端路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以生鲜农产品直营店和电商为主渠道,价格走中高端路线。

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多元化分类指导,通过自我学习、政府培训和社会培养等方式,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破解经营主体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增加预算内农业投入资金、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强化“三农”信贷政策激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贷款力度,完善各种合规抵押融资政策,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

六是加强技术创新。特色农产品生产应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既要发挥农业院校等“正规专家”团队研发作用,也要提升“土专家”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自我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的经验总结能力,形成实用性技术。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