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欠薪”,必须让违法企业付出更大成本

2020-01-09 08:50: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畅畅]
字体:【

1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对违反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依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向劳动者加付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赔偿金;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详见本报1月8日A03版)

逼近年关,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工朋友自然希望能够拿到薪水,回家过年,所以,“欠薪”这个问题也始终是他们最渴望解决的。在往年,经常会有农民工为讨要工资而采取极端办法的事情出现,也因此,一到年底,治理“欠薪”就成了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

刚过去的2019年也不例外。但与往年相比,2019年治理欠薪的力度明显更为加大,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第三季度开始,在建工程项目中就开展了根治欠薪“冬病夏治”的行动。这年8月13日,人社部就《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8月15日,治欠力度加码,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再加上此次条例中的“逾期不支付的,向劳动者加付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赔偿金;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可谓层层加码,不断提升企业的欠薪“成本”,以此倒逼按时足额给农民工发放薪水。

针对欠薪,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王程曾指出,“越到年底问题越多,可以说集中爆发”。一方面工程项目的业主和施工企业并不直接用工,不直接发工资,而是通过支付工程款的方式,依靠劳务企业(包工头)组织用工的方式来实现工程推进。加之普遍存在的违法分包、层层转包,导致工程建设领域里用工秩序混乱,利益链条长,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受害的都是农民工。另一方面,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长期形成的所谓“行规”,也就是用工往往每个月发点生活费,剩余部分累计到年底或工程、工序结束才能结算。

与用人单位动辄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拖欠工资数额相比,不少人诟病欠薪难以根治的原因,在于企业欠薪的违法成本过低。若无制度性约束和惩治,那么欠薪就会是一个周而复始的问题,加付赔偿金以及追究刑事责任无疑是一个“紧箍咒”,对于恶意欠薪的企业或个人,定会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

年关了,让农民工朋友拿到钱回家过年,这是政策的最大善意。另外,之所以欠薪问题存在,与农民工并非产业化工人也有着莫大的关联,农民工的就业普遍流动性强、稳定性差,进而导致欠薪。而要根治欠薪,还得转变他们的身份、待遇和用工方式,让农民工转变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建筑工人、制造业工人,这样才能既稳定工作队伍,又能进一步化解欠薪风险。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