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假药”何尝不是一封举报信

2019-12-12 10:18:0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郭元鹏

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总“听”到旁边有人说话;怀疑自己被监视,把重要的物品都藏起来;怀疑有人要害她,“不得不”报警求助……一连串奇怪的举动令旁人不解。原来,宁波30岁的俞小姐因为盲目吃减肥药导致了精神障碍。医生提醒,不要轻信朋友圈里推销的那些成分不明的减肥药或保健品。(12月11日《现代金报》)

宁波的俞小姐,因为在朋友圈购买了减肥药而患上了精神障碍,接诊医生分析认为:是这款减肥药存在问题,工作中经常遇到“在朋友圈购买假药”的情况,提醒市民不要轻易购买“朋友圈里的药品”,以免给自己造成伤害。医生的提醒是善意的,然而对于“朋友圈里的药品”不能止于提醒“不要吃”,“朋友圈里的假药”其实就是一封投诉信、举报信。

有人说,吃减肥药吃出精神障碍,俞小姐本人也存在问题,不能为了所谓的美丽,就胡乱吃减肥药,不能轻易相信“朋友圈里的药品”。是的,对于自身造成的伤害,患者本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也不能只是一味谴责“购买假药的人”失去理智,更应该追问:为何朋友圈成为了假药藏身之地?朋友圈不该是假药的风雨江湖。

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进入了一个“朋友圈的生活”时代。有事没事,都喜欢打开朋友圈看看信息。朋友圈是一个不错的交流载体,沟通载体,生活载体,信息获取载体。然而,遗憾的是如今的朋友圈也成了乌烟瘴气的地方,借助朋友圈推销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成了商品汇聚之地。尤其是一些人借助人们爱美的心理、爱健康的心理,在朋友圈发布各种减肥药、保健品广告。为了扩大广告效果,帮助转发、点赞“药品广告”还会给予一定回报。因此,如今的朋友圈也就成了“假药的江湖”。

“朋友圈里的假药”,成为了一种悲催社会现象。是不是能够避免“朋友圈里的假药”造成的伤害,完全依靠的是“市民的幸运”。购买了“朋友圈里的假药”出了问题也只能自认倒霉。不能任由“朋友圈里的假药”危害百姓健康。

一个方面来说,有关部门需要延长“执法链条”,应该从传统的“市场执法”延伸到“网络执法”,把监管触角延伸到朋友圈,做到这一点在科技时代并不复杂,只要对朋友圈信息进行监控就可以了,发现“朋友圈里的药品信息”就需要核实查处。

一个方面来说,有关部门应该给网络平台施加压力,让微信运营商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采取技术手段屏蔽“朋友圈里的药品信息”,不能任由其传播转发。

“朋友圈里的假药”,何尝不是一封举报信?执法检查不能望而却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