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傲慢

2019-12-06 10:07:57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谭彭剑]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谭彭剑

文人爱纸,古今亦复如是。只要文人存在,即便网络再发达,手工书写方式不会灭绝,书写纸也就一直存在。当书写成为一种享受与体悟时,对纸的要求自然会越高。

中国书画决定着宣纸的永恒存在,催促着宣纸技术的继承与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纸品的特征,宣纸犹如高傲的公主,备受书画奴才心甘情愿地追捧。好纸如同佳肴一般,吊足了吃货的胃口,写两笔或涂几下,体会笔墨精神之美,这是文人独有的。

曾经欣赏何道州父子五人书法真迹展,体会最深的是清代书画纸的多样性与质地的考究。好马佩好鞍,好纸衬好字,这是不假的。虽说高手不择纸,书写能力和艺术修养是首位。但是谁又会拒绝好纸呢?譬如找个对象做妻子或老公,内质为关键,但谁又会拒绝同时具备的美貌与帅气呢?不,只要条件允许,书画家都会想尽办法用好纸。如宋人蔡襄用了澄心堂的纸,写道:“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

纸寿千年,其实这需要纸的资格。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画作品,绝大多数用纸非常高档,或者考究独特。曾经仔细琢磨过苏州百名状元扇面书法册的用纸,也在一些博物馆认真看过古人的真迹,有的纸名贵得让人艳羡。因为很多书画家家境富裕,或官或商或学。譬如颜柳欧赵、苏黄米蔡,至于二王、皇帝用纸,用纸的档次可想而知。“夫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纸必须讲究。纸性不同,书画家的创作感完全不同。根据自己的书画习惯找对纸,不亚于找对爱人、相逢挚友。历史上有“澄心堂”的名纸、乾隆贡纸,当代有华贵的“红星宣纸”。在用料上,粉彩、花粉、绢布、撒金等算是纸中贵族了。好纸好作品,纸因作品久,作品因纸华,流传千古就容易了。

记得有一个卖纸的掌柜曾笑话一位老兄,说他的纸不好,所以写不好字。当初我也不禁莞尔,但如今我也认为,书写对纸确实要讲究,尤其要适合自己的书写习惯与追求的效果。湖湘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先生在世时,一次某地举办纪念活动,盛情邀请他展现精湛书艺。笔一落,他说纸不好,请组织者买“红星”宣纸来。组织者立马派人在清水塘买来“红星”宣纸,颜公妙笔一挥,墨宝艳四座。

对纸的痴迷,还体现在老纸的魅力与诱惑。新纸火燥、生脆、不化墨,尤其是难以做到“墨分五彩”,是书写大草,大写意绘画的“克星”。老纸则不然,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抚摩,纸性温和、坚韧,虽然没有新纸的芳香,但多了几份沉稳的本色,摇晃声音不焦脆,而是轻吟;濡墨试笔于上,浓、淡、枯、湿、渴层次分明,尽显宣纸妖娆本色。当代“草圣”林散之语迟思敏,也强调:“纸质要好,几十年。”所以,老宣纸一直是书画家梦寐以求的笔墨情侣,把新纸存放成老纸,是书画家发现、培养令自己心怡、面对它们随心所欲的真朋友。

秀才人情纸一张。千百年来,宣纸浸染了纸工的聪明才智与汗水,更蕴含着文人的苦心与深情。文人能否在纸上顺心达意传情,寓美斯文,纸本身是傲慢的。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