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 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2019-12-05 07:19: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旻] [责编:夏博]
字体:【

肖旻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启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建设新征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创新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性上下功夫:

——踏准时代鼓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关键要突出其时代性与感召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首先应在其时代感和感召力上谋求突破。当前的爱国主义课堂教学,从课程体系上看,分量还不够;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的较为抽象、笼统,整体与社会时事的贴近性不够。

爱国主义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鼓点:创新制度设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专门安排爱国主义教育选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把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教师要讲好“四个自信”、讲透“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讲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面临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引导青少年增强发展自信、增强忧患意识。

——突出湖湘文化特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力。

《纲要》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了解和接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当前通过课堂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还不鲜明、效果还不明显。

特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血脉和灵魂。湖南是伟人故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我省通过课堂教学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力,应突出湖湘文化特色:一是由面及点,在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中专门讲述湖湘文化:二是由远及近,在全面讲解湖湘文化基础上重点讲述近现代湖湘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三是由史及人,在系统讲解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中讲好一代伟人故事、讲好三湘四水的秀美神韵,增强课堂教学的贴近性、鲜活感。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纲要》要求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而现实中,一些爱国主义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方式刻板,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到课率”“抬头率”不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突出教师主导。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神圣使命,讲爱国前提是自己要有爱国情怀、能为学生作表率;二是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从注意到关注、从关注到参与、从参与到体验、从体验到感动,最后从情感认同升华为价值认同;三是突出教学形式创新。比如,变教师主讲为学生自讲、变理论讲解为爱国诗词接龙、变逻辑演绎为爱国名人故事会、变爱国主义知识传授为知识竞赛,还可以创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日活动或者直接把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插上科技翅膀,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新时代科技突飞猛进,5G、区块链、大数据等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极大挑战。比如大数据的多样性特征使大学生价值观容易波动,海量化特征使大学生个性化需要增加、选择性要求增强,而爱国主义课堂教育对这些反应较为迟缓,表现为既缺乏思想准备也缺乏技术支撑。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须跟上科技发展形势,下好三步“先手棋”:一是大力宣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优势和发展成果,激发青少年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是客观真实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现状和态势,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强化青少年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确立报国之志;三是依据大数据相关性原理和个性化思维理念,提升爱国主义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比如开发微课、微视频等充实课堂教学,在理论讲授和教学互动中辅之多媒体或M00C(慕课),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音乐及图片等增强教学感染力。

(作者系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