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减负为何成“困局”?

2019-11-05 09:28: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长虹]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长虹

近日,减负,这个在中国教育领域屡引争议的话题,最近又火了。因为朋友圈里的一条爆款文章喊出“减负=制造学渣”,这一话题似乎又变得无解。孩子的无奈,家长的焦虑,学校的纠结,舆论的争执不休……让孩子拥有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怎么这么难?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致使了不同声音的出现。(11月4日 中新网)

学生的学习一直备受关注,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什么都要抢在前面,各项拔尖这才是家长想看到的局面。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每个学校都希望升学率很高,都希望“状元学子”处出在自己的学校,也因此使得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练习题。由此而来的就针对教育的“减负”,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要求各省份结合实际出台落实的具体方案。

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引起了家长的焦虑。特别是朋友圈里的一条爆款文章喊出“减负=制造学渣”,使得教育话题又一次陷入“困局”,造成了学校减负致辅导班抢位的现象。有的人认为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脱颖而出,才能不被落下。虽然学校减负了,但家长就要给孩子“增负”,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式;有的人说,教育减负不能一刀切,不是要减作业量,而是要减掉那些超出教学大纲、超出学生心智能力范围的繁重课业。

笔者认为,国家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减掉低级重复没有用的作业负担是有必要的。家长的焦虑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减负不代表对学业的放松,更不代表学生的学习没有负担。对于学校来说,基础教育并没有放松,减掉的只是重复的低级作业,学生的学业负担一直在,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而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学习阶段是孩子增长知识的阶段,也是对未来的自己负责任的阶段,但也不是作业多、考试多就能提升学生成绩,学习这件事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最有成效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校的减负不是“困局”,更不是把减掉的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转嫁到家长身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用,减少无用的课业量,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才是学校减负该有的样子!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