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民生服务,为美好生活“加速”

2019-10-22 11:11:2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陆玄同]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陆玄同

近日,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湖南落下帷幕。与会者在展示最新轨道交通技术成就的同时,更多是在探讨:新技术对轨道交通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未来轨道交通如何更好地造福人类?

诚然,不管未来国道交通如何发展,都必然离不开服务民生这一根本。马克思曾说,“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而交通,正是人们这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产物。

从拥挤、缓慢、闷热的绿皮火车,到一次春运的铁路发送量便达4亿人次,超一半旅客选乘高铁动车;从路网稀疏、线单站散,人均不到“半支香烟”长度,到四通八达,“织”就中国最密高铁网;从性能差、车龄老、功率小的机车牵引,到动车组已成主力军,“复兴号”奔驰在广袤大地;从哐当哐当烧煤的蒸汽机车司机被戏称为“掏炭工”,到坐在复兴号”架驶舱里飞驰像极了“飞行员”;从火车站、车厢拥挤、闷热,上厕所要排长队,到厕位使用智能引导、智能“刷脸”取纸、潮汐厕位调节等新功能;从买票难、出行难,排队购票挤得旅客喘不过气来,到足不出户即可上网购票、掌上选票。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轨道上的民生服务以可见的速度快速提升,而其本质也就是提供公平的、普及的、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铁路公共服务不断向时间和空间多个维度扩展,那些之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不能享受到的服务,人们现在可以很方便地触及到。搭乘“互联网+”的快车,铁路在信息化领域的深入探索,作用于便民利民的出行中,为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毕竟,“加号”的后面是广阔的天地,以及亿万民众。

而铁路服务的攀升也取决于民众的参与深度和广度,主动作为和精准服务的背后是庞大的出行和运力需求。这就要求铁路部门在服务探索中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中心,也就是说,要真正做到感知民心、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了解民众所需,了解民众所盼,找到互联网服务中的痛点,精准供给,同时确保公平。

目前,我们的高铁营业里程世界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世界首条磁浮线投入商业运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成为城市机场和高铁站的“摆渡车”……这些傲人成就带来的不仅是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广泛高速传输,也刷新了地域和速度概念,重构了经济社会发展版图。

但不管轨道如何智能化,确保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和把偏远山区的民众拉入“八纵八横”的大网络,仍是铁路部门的孜孜追求。从“慢火车”纾解民生难点,到“扶贫专列”精准供给,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深入开展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和定点扶贫,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0066亿元,占铁路基建总投资的78.8%。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铁路的发展离不开民生需求,唯有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朝着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加速”,才能真正为实现“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