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温情也是一种公平正义

2019-10-15 10:22: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张梅]
字体:【

最近,江苏张家港市检察院依法对一对夫妇偷盗奶粉事件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赢得舆论肯定。今年初,一对夫妇到张家港某超市购物时,三岁女儿闹着要买奶粉。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便萌生了盗窃的想法,先后三次从超市偷了9罐奶粉共价值1138元,最终被警方抓获。经鉴定已构成盗窃罪。考虑到他们的主观恶意和社会危险性较小,且案发后认罪态度好,及时赔偿了超市的损失,最终江苏张家港市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0月14日 澎湃新闻)

在评论这则新闻前,我要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

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某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一个案子。被告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因偷盗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而她偷面包的原因是需要喂养三个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最终法官告诉老太太:“你有两个选择:处以10美元的 罚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很明显,老太太没有钱支付罚金,而如果她被拘役,她的孙子们也将处于无人照看的境地。

这时候,从旁听席上站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对老太太说道:“请接受10美元的判决。”说着,他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说:“各位,我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这个故事,与江苏张家港这起事件异曲同工。也同样反映出,虽然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但法律也不外乎人情,我国法律的编制本着以人情为根本的出发角度,这就是人情的一种体现形式。何为公平正义?打击犯罪、严惩罪犯是公平正义,扶助弱小、酌情处理也是公平正义。此案关涉到底层穷苦人士的生活、命运,不乏让人同情、理解的因素,人性的柔软也容易在其中被激发。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并非“法外开恩”或是“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们梳理法律不难发现,其实这也是依法执行。在《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一般盗窃行为的“数额较大”入罪“门槛”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此案涉案金额为1138元,刚刚触及入罪的最低门槛。最关键的是,其主观恶意和社会危险性较小,依据《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个裁定无疑是温情的,“法律不外乎人情”的内涵在这一裁定中得以彰显。当然,司法的温情可赞,然而对于这样处于困窘状态的底层人士,还需更多的援助,从新闻中得知,夫妻二人收入微薄,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生活压力极大。这也需要政府部门在扶贫帮困中继续细细梳理类似情况,及时对其精准扶贫,解决他们的基本温饱,缓解其窘境,勿让这样的底层人士为了一罐奶粉而行盗窃之事,唯有如此,才是这个社会能给予他们的最大温情。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