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解除“精神困扰”是时候了

2019-10-12 15:24: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国祥]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易国祥

近日,为了鼓励和保护干事创业者,湖北省纪委提出了十二条意见,被称为“鄂纪励”,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其中第六条:严格规范函询,防止对干部造成不应有的精神困扰引关注。(10月10《湖北日报》)

这里所提精神困扰,虽然是指对一些内容不具体、可查性不强的举报的函询,对内容重复或相近的举报的多次函询,对被函询人作出的合情合理的说明未予采信并及时函复,但“精神困扰”一词的提出,回应了干部队伍的内心的感受,点到了当前干部队伍“不作为”“怕作为”这一顽症久治不愈的要穴。其实,干部的精神困扰,远不止他们经常面对过频或不当的组织函询。

湖北省纪委所列十二条,每一条意见都具有现实针对性,将成为干事者的“定心丸”。反过来说,能不能够得到有效精准落实,又可能成为干部的精神困扰。而笔者主要想说的是,为鼓励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各地列出的各种鼓励的保护办法,大多考虑的是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在进行组织调查处理的时候应该如何“善后”。众所周知,精神困扰在这个关节点之前已经普遍存在。

比如,先行先试得不到支持。有些高难度问题,下面不敢闯不敢试,有的是因为有上级的保守姿态摆在那。有些事虽不难,因不是上级急于解决的问题,没人表态,固没有敢动,不惜形成瓶颈;遇到问题得不到指导。当一些单位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时,有一种答复颇具“为官之道“:问题处理我不管,但出了问题我查你”;受到委屈没地方讲理。有些干部因为大胆工作得罪了群众,或者冒犯了某些权势,受到误解和打压,长期郁积在心,从此举步维艰;作出牺牲得不到理解。近期披露了许多深藏功名的先进人物,值得赞扬和学习,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程度隐含了默默无闻的付出未被人知、未被认可。

除此之外,有些榜单排序不容基层讲道理,有些尊重民意缺少对基层的体谅,有些统一行动没有顾及基层特殊性,有些硬性要求必然留下明显后患。

所谓精神困扰,一般来讲,它是让人思想上有顾虑,行动上受束缚,相当于周围存在许多敏感点,让人受到制约甚至威胁,直至产生思想障碍或严重的精神疾病。上述所列现象都是基层干部经常要过的坎。解决这些敏感点,如果只注重在主观上解决干部的宗旨和信仰问题,如果只依赖于干部任用方面的交流、回避等办法。那么,这一次解决了,不一定没有下一次;这一届领导解决了,下一任领导不一定遇不到;短期内解决了,想要持久也未必。更何况,这些敏感点的根源,绝大部门是来自上面及体制积弊。

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倡廉上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得益于上级对下级实施有力的监督,但在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努力干事创业方面还任重道远。应该像营造营商环境一样营造干事环境。在担当作为方面,来自上面的示范和榜样,对比起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的早期,总体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有负面的。一个不敢担当的上级,由他宽容敢于作为的下级;一个伸不开拳脚的舞台,要拳师打出威风八面,那怎么可能?所以,现在提出自上而下地解决干部的“精神困扰”,应该是时候了。

焦裕禄为了解决兰考人民没饭吃的问题,是一种使命感,让他冒险去购代购粮,以解群众燃眉之急。在群众拥护的呼声中,由地委作出了免于处分,相当于事后得到“宽容”。试想,其它县委书记都有这样的胆量吗?有胆量敢作为的,都会理所当然地得到“宽容”吗?

不可否认,有强烈信仰的人,少有精神困扰,如焦裕禄。但信仰不是万能的,精神困扰太多,信仰的力量是有限的。

“鄂纪励十二条”的发布,必将唤起初心、坚定使命,让信仰更加坚定。然而,干部的精神困扰极具个性化、隐密性和偶然性,解决这些困扰,往往不是一些仪式、高压措施和集中教育所能轻易解决,更不能完全指望干部出现了问题之后打个补钉,这多少有些亡羊补牢。必须把”鼓励和保护“的措施前移,要严管,更要爱护,将支持和激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干事者的心灵,为他们凝聚充沛的能量,去努力干大事、创伟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