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房变迁史看百姓“稳稳的幸福”

2019-09-27 20:51: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三秋叶] [责编:潘华]
字体:【

三秋叶

房子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而“居者有其屋”,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老百姓生活冷暖的晴雨表。

回望峥嵘岁月,70年来,长沙人的居住环境一直在不断改善。从“蜗居”到“宜居”,再从“简居”到“优居”,一部住房变迁史,折射长沙市民的幸福变迁,也诠释了执政者在城市建设上的努力和智慧。

一部住房变迁史,就是70年来长沙市民幸福指数“节节高”的能量源。

据了解,长沙市从1984年开始推行住宅商品化,并颁布了《长沙市房屋出售试行办法》,两年后,房子开始以新房全价出售、新房补贴出售和旧房出售三种情况卖给个人。正是得益这次住房改革,不少人都买了单位的新房子,从“蜗居”逐步变为了“宜居”。

有了舒适的住宅,就意味着朝着幸福又迈进了一步。“稳稳的幸福”表达里,就包括稳定的住所。只有居有定所,老百姓才能安心,社会才能稳定。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不仅考验着执政者对于民生冷暖的关注,更考量着政府的温度。

住单位房的年代,只论房子大小,而如今买房,交通出行、学区学位、绿化物业等都是必要的考量因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从平房到筒子楼、单元楼,再到高层住宅、花园洋房、高端别墅,从“居者有其屋”再到“住有所居”,再到“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租购同权”……

数据显示,201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4.9平方米,增幅达12.5倍,无数家庭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实现了从“简居”到“优居”的转变。

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长沙市民的居住形态、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一步步满足,这个变化也在住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专题:“星程”70年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