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超级稻冲击“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未果

2019-09-24 06:27:5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永华] [责编:周泽中]
字体:【

朱永华

遗憾!“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9月22日,由多名全国权威专家组成的团队,对袁隆平院士在四川凉山州德昌县德州镇泸塘村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报告会上公布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随机抽测的三个田块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111.3公斤、1092公斤、1066.8公斤,示范田平均实际产量为1090.2公斤。这意味着袁老冲击“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半个月前,袁隆平院士刚过完自己90岁生日。已过“鲐背之年”的他至今仍坚守科研一线,为实现“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想不懈努力。2018年起,他在四川德昌县启动亩产1200公斤攻关,当年小面积实现了攻关目标,今年向百亩片亩产1200公斤的世界水稻最高产纪录发起冲击。对于年过九旬、一直心怀梦想的院士来说,这次未达预期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然而,网上的留言、跟帖表现得异常理性和包容。不少人对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稻的研究推广表示由衷敬佩,认为目前已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所有人肃然起敬;还有网友表示,任何科学进步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坚信,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有足够实力,拿下“亩产1200公斤”这一目标。

虽然,袁院士此次实验与成功失之交臂,但我们有无数理由向这位科学领域的战士表达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和农业工作者一直奋战在粮食生产领域,才使得我们有“饭碗里装满中国粮”的底气与实力。

“科学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而是充满崎岖和坎坷”,一项重要的科学成果往往是经过不断反复的实验才取得最后成功的。就袁隆平的项目来说,还需要有更深的认识——现代稻基本都是杂交改良而来的,超级稻只是追求某个方向的高性能,比如产量、抗病、耐盐碱等,袁院士的贡献并非仅止于培育出具体哪种超级稻、达到某个指标,而在于他系统研究了杂交选育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相关的学科,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这层意义上说,作为“国家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名字,足以载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史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