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当以“孔子学琴”为鉴

2019-09-20 07:35: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阿毛] [责编:夏博]
字体:【

阿毛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学了十多天没练新曲子,师襄子劝他练新曲,孔子回答道:“我只熟悉曲的流程,还没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劝道,孔子说“还没领会曲子的意境”。又过了很久,孔子再一次以“还不了解作者”拒学新曲子。终于,某一日,孔子怡然感慨:“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眼光远大、体形颀长,是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此人除了周文王没有别人。”师襄子闻后起身作拜说“此曲正是《文王操》”。

从“孔子学琴”典故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具有穷极真理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所以孔子能掌握曲中意境、触摸到作者内心。此典意在告诫世人:学习须孜孜不倦、纵深推进,当涵养不辞艰辛、含英咀华的理念,于深挖细探中巩固升华、强化认知。于党员干部而言,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全面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思想和精神实质,同样不能缺少“孔子学琴”式的钻研,否则只会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触及底蕴与内涵。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学习一定要学到底”的观点,并强调“我们要振作精神,下功夫学习”。“学到底”,就是学习教育应有的境界和彼岸,“下苦功”是抵达目标的路径和方式。党员干部要理论学习有所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就必须做到真学善思、弄透悟实,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践学。只有切实领悟和掌握党的思想理论的丰富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算学到了家、学到了手。

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的终身科目,一点也不能马虎、半刻也不应耽误。其实,无论是党史国史或者党章党规,往往每一句话都包涵重大意义,甚至每一个词都蕴藏深刻要义。缺乏原原本本读原著、思原文、悟原理的耐性,缺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毅力,是不可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

当然,每名党员干部囿于知识基础、学历背景、能力经验等,学习教育中领悟力与参透力会有差别,但这并不能构成学习教育成效欠佳的理由。《中庸》有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学习教育贵在反复打磨、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精气神。果如此,岂有不能强化党性、提升本领的道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