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看新中国七十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

2019-09-10 08:01:4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奉清清] [责编:潘华]
字体:【

以大历史观看新中国七十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

——访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

陈金龙 图/李雅文

专家简介: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出版专著6部,合著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60余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8项成果获教育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奉清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回看、总结共和国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蹄疾步稳,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中国贡献。近日,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

1.大历史观,是历史研究的一种视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是大历史观

湖南日报:“巡天遥看一千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运用大历史观评价历史、总结历史经验。请问何为大历史观?

陈金龙:所谓大历史观,是历史研究的一种视野。就是从宽广的视角来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一种历史方法论,其要义是把历史事件放到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观察,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呈现历史事件发展的进程,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地位,以揭示历史发展趋势,诠释历史发展规律。大历史观旨在揭示普遍原理,提出关于历史事实的一般理论。即在理清历史事实联系的基础上,区分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客观总结历史规律,进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深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其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变革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着眼较长历史时期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变革,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普遍原理,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大历史观。

2.总书记善于结合历史来把握现实,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

湖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思维,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他有怎样的大历史观?

陈金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他不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思维,更善于结合历史来把握现实,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

比如说,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历史事件置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17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历史、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进程中来把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观察中国的历史事件,放到世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以透视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比如说,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放到人类思想史的长河中来审视。他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还有,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评价改革开放历史地位时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将改革开放与中国历史上的变革、开放传统结合起来,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对变革、开放传统的弘扬。

特别是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要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各领域开展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

所有这些,都是总书记大历史观的生动体现。

3.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新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孤立发生的

湖南日报: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个节点,我们为什么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新中国的历史?

陈金龙:新中国是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1949年前的中国历史,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中华文明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底蕴,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对于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新中国的历史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现代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世界社会主义的跌宕起伏、世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与经验,对于新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新中国的历史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因此,用大历史观来总结新中国70年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4.大历史观要求从中华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世界现代化史等多维视角审视新中国的历史

湖南日报:超越时空的羁绊,大历史观为我们审视新中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些怎样的视角?

陈金龙:审视新中国的历史,大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多维视角。

中华文明史视域下的新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中国历史发生、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支撑。新中国历史发展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和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创造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改革开放所孕育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的新标识。

中国近现代史视域下的新中国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是谋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也是国家富有理性、政党走向成熟的表现。新中国的历史是在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是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缘由时,多次提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继新中国的建立,进一步洗刷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使中华民族从被欺凌和贫穷落后的境地,日渐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共产党历史视域下的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新中国70年建设、改革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时期的经验对于建设、改革探索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新中国70年历史,要重视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关系,揭示革命对于建设、改革开放的作用,准确把握新中国70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同时,研究新中国70年历史,要注意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推进新中国建设发展的策略方法路径是什么;说明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凝聚力、社会动员力、政策执行力如何;诠释新中国发展如何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诠释新中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之间的关系。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视域下的新中国历史。新中国70年历史,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背景下考察新中国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中国顶住了各方面压力,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和未来,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新中国70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世界现代化史视域下的新中国历史。尽管不同国家启动现代化的时间先后不同,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存在差异,但现代化涉及的领域、现代化面临的任务是相通的。新中国70年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中国70年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新中国70年发展借鉴了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新中国70年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借鉴,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方案。

5.新中国三个根本性变化足以彪炳史册

湖南日报:用大历史观看70年,新中国的成就何以彪炳史册?

陈金龙:新中国70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国家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足以彪炳史册。

国家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国,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中华民族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人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大大提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

6.历经70年探索,新中国有6条根本的经验弥足珍贵

湖南日报:用大历史观看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的探索有哪些弥足珍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记取呢?

陈金龙:新中国70年积累的经验十分丰富。我认为最根本的经验有6条。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等汇报时指出,“党必须领导一切,领导我们的各种工作。”“我们是依靠政治来领导,离开了政治就谈不上领导。”这里指明了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是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党领导一切的开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经验。

二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力。新中国70年,坚守了一些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没有动摇,这是新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越来越坚定。

三是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关键在于发展经济。经济建设是新中国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新中国前30年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后40年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成为全党的共识,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中心工作,这是新中国70年取得成功的基础所在。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如何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利益、满足人民诉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着眼点。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新中国发展的基本取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五是通过改革开放获得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六是通过确立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新中国70年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走过一些弯路。在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新时代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7.中国的发展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湖南日报:您前面说过,“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用大历史观看新中国70年的历史,其世界意义是不是显而易见?

陈金龙:是的!中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6,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国际社会的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担负“引领时代”的任务,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来自中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使世界社会主义摆脱了困境,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世界现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发达国家只占少数,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但以大历史观看新中国70年,有一点我们可以坚信不疑,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