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吃饭,边砸锅”要不得

2019-09-06 07:29: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西庆]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徐西庆

笔者在老家有位邻居,每次回家都能听到他抱怨单位“烂得很”——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上升空间小。几年过去,邻居从小职员熬成了中层干部,即便如此,他还是一边“往上爬”一边埋怨不断。倒是街坊邻里对他的评价很到位:“吃单位的饭,砸单位的锅。”

“边吃饭,边砸锅”,既形象生动,又一针见血。日常生活中,不难捕捉到这样的影子。有人用心态“砸锅”,总感觉单位不如“别人家的”好,自己看轻自己,瞧不起工作岗位;有的用行动“砸锅”,总当消极推诿的怠工者、上级安排的反对者;还有的用语言“砸锅”,发牢骚、说“坏话”。“砸锅”固然不乏外部诱因,但“边吃饭边砸锅”实非明智之举:很有可能既搞砸了工作、影响了他人,又“搞臭”了自己。

其实,“砸锅”心态不只存在于工作中。有的人甚至一边享受着改革红利和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机会,一边又无理指责,将人生中的失意和不幸归结到体制和制度上,偏执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他们将社会问题当作国家“没前途”的证据,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出一把力,却对他人的努力嗤之以鼻,或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动辄把社会贬低到一文不值。

偶尔抱怨两声、说句“气话”无伤大雅,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不满、追求幸福。但绝对不能活在消极、颓废的情绪中,为“垃圾情绪”俘获而不能自拔。遇到问题就愤愤然“赌气”“砸锅”,不仅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会让自己品格的成色变得难看。

“砸锅”不如“补锅”,作为个人来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内在的才华智慧,把自己的诉求转换为改变现状的有力行动,做到于改善大局有用,于良知和情理无愧;如若感觉与现状格格不入,宁愿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也不要越陷越深、误人误己。

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今天,这些话仍然振聋发聩:与其任性“砸锅”,不如倾其所能补足缺憾,努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