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维度创新助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2019-09-05 07:17: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印遇龙]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印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生猪饲养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约占世界总量的50%,几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生猪产业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生猪年出栏量已达6000多万头,位列全国第三,且人均猪肉占有量、生猪出栏率、活大猪外销量和中仔猪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生猪养殖对于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抓好居民“菜篮子工程”、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段时间以来,受非洲猪瘟和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的共同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下滑,导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与此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还面临品种依赖进口、疫病防控难、饲料资源短缺、养殖效率低、养殖排放处理难等发展瓶颈。湖南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应充分依靠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探索多维度创新,以助推全省乃至全国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品种改良,提高年生产力。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多,且具有肉质鲜美、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但保种和品种改良力度不够,生产力水平较低,生猪品种长期依赖进口,在增加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疫病风险。建议在强调保种的同时,改良目前商品猪抗逆性以及猪肉品质;构建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生猪育种体系,全面、深入、系统开展品种选育和遗传评估工作,开创生猪品种改良新格局;积极推进湖南省与中信集团共建的国家生物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长沙隆平种业硅谷”发展。

二是增强科技投入,拓展饲料资源。生猪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畜争粮矛盾突出、蛋白饲料资源紧缺,严重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建议大力开发非粮饲料资源,通过制定合理补偿政策,鼓励优质蛋白质饲料种植,引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高饲粮产量;整合科研院校和企业优势,对非粮饲料资源进行创新性研发,积极引导生物发酵饲料在养殖行业的运用;加快猪日粮配方优化、氨基酸合成工艺和日粮营养结构合理调整,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精准饲喂技术,深化饲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有效缓解我国饲料资源匮乏现状。

三是健全监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随着全球养殖业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我国制定了《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并于今年7月发布《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宣示了从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无抗饲料”时代。使用替抗产品除了必须安全有效,还应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资源获取方式,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推进中药材、益生菌、益生元、酶制剂、酸化剂和精油等饲用替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各级监管部门应完善饲用抗生素监管法规体系,并严格执法;全面实施兽药追溯制度,实现兽药产品全产业链条追溯管理。

四是改善养殖环境,推进循环农业优先。因养殖观念相对落后、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国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为低下;同时全国生猪养殖每年粪尿排放超过7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仅在60%左右,导致环境污染压力大。建议加快实施“智能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控制立法,加大防治设施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畜禽养殖场流转土地、实施种养结合与平衡,开展农牧一体化经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而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形成“智能规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体系。

五是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全局调度。为应对重大疫病和贸易冲突等突发事件对养殖业的影响,应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宏观指导和提前布局,从饲料资源供应、重大疫病防控、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管理、养殖政策激励、保障营养供应、科研技术支撑、全生产链流通等方面实现全局统筹。在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基础上,湖南应多举措综合施策,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发展两手抓;加强技术、产业发展投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猪肉品质,提升猪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