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为大学生心灵“减负”

2019-08-30 09:01: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叙泓]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宋叙泓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心理专家一项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一和大三成为“重灾区”,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虽不能同一而论,但如此高比例的学生抛弃病耻感吐露心声的做法,其实是向社会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少大学生正面临精神健康危机。

近年来,极端个案频发,不少专家和媒体呼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没必要因为一两个“心灵脆弱”的孩子而危言耸听。“心灵脆弱”,说起来轻描淡写,若是深究“脆弱”原因,岂能一笔带过?

“人是环境的产物。”比如义务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环境切换,对大一新生而言,就是角色适应的挑战。高中生活相对简单,学生们沉浸于紧张充实的状态中,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进入大学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令他们感到手足无措。无法实现角色的转换时,心态就有可能变得消极。

从共同责任理论的角度分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父母习惯性地对孩子寄予厚望,但当“厚望”失去了“度”,就会让孩子们有“喘不过气”之感;中学老师常给予学生“上了大学一切都好了”的暗示,结果让大学在学生心中成了“天堂”般的存在。直到上了大学,当学生对美好的预期远远超过了对挑战的评估,就容易感到空虚与迷茫。事实上,因为身处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时代,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加压现象。

对于大学生出现抑郁倾向,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丧”情绪在作祟。学校应加快完善校园心理咨询机制,让学生们在面对不良情绪时有个纾解出口,同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疏导;家庭和学生个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放低预期,保持良好心态。只有共同协作、多管齐下,才能为大学生心灵“减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