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湘文化为内核,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

2019-08-29 08:30: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锡财]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宁乡花明楼。(资料图片)曾祥平 摄

王锡财

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已成为民众出游的重要选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暑期全国将有超过1亿人次前往红色旅游目的地,其中“85后”占比最高,“00后”人数同比增长62%。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湘大地所承载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突出表征,充分挖掘其独特优势和价值,不仅能助推湖南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还能为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发展开辟更宽广路径。当前,应着重破解我省红色旅游中存在的湖湘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充分、形式较单一、文旅融合不自然、精品较少、人才缺乏等问题,下大力气打造以湖湘文化为内核的红色旅游新高地。

——精心构建富有湖湘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模式。

湖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湘籍革命家群体的活动故址和革命纪念地等数量众多,在全国占绝对优势,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比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贺龙故居、任弼时故居;新民学会旧址、秋收起义旧址、平江起义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等等。但目前基于这些场所的红色旅游模式基本上都是瞻仰“故居+纪念馆+塑像”,形式比较单一,既没有生动体现湖湘人文特质,也难以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鉴于此,应大胆创新,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等使深蕴在红色旅游资源之中的湖湘文化内涵得以物化、外化、动态化,从而让游人如临其境,思索无限、回味无穷、印象深刻。比如韶山、花明楼、乌石分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家乡,他们的特殊气质风采与其故里的特色地域与文化特质息息相关,整体设计故居景观、环境、氛围时应注重突出湖湘特色,同时辅以小型实景演出、情景剧、3D电影、动漫等多元表现形式,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优势互补、令游客受益匪浅的伟人故里游模式。

——精心打造体现湖湘文化精神的红色旅游品牌。

湖湘文化是湘籍革命家群体成长的沃土。闪耀在他们身上的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关注政治、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批判继承、兼容并包的创新精神,踔厉奋发、勇担使命的献身精神等等,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应高扬这些精神特质,让游客一踏入湖湘大地就能深切感受其震撼力和感染力。只有将景区景观、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甚至旅游交通等与湖湘文化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开拓视野、把握文脉、发掘深度、创新品牌,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还要注重发掘湖湘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古民居文化资源,让红色旅游同时传扬着民族精神。

——大力开发富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旅游副产品。

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回味和记忆还会源于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保存了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书籍及影视资料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应集思广益、积极创新,设计开发有别于伟人像章、纪念章的新颖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景区的名片,应努力使其具有极高收藏鉴赏价值。在红色旅游景区,可考虑设计开发扁担锄头犁耙等农用缩微工具、原生态农耕明信片、精美的竹筒器皿、红军草帽等纪念品;还可推出南瓜饼、红薯米、荞麦粑粑等“红军粮”系列食品,以及毛家菜、毛家酒等“湘”味浓郁的红色餐饮。各类产品在凸显湖湘文化地域特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契合消费者对健康生态产品的需求。

——大力培养具有湖湘文化功底的旅游业人才。

红色旅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展示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事、物,如果导游对相关历史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就无法让游客完整地认识到旅游的意义。

目前我省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导游大多湖湘文化功底不够深厚,介绍景点还停留在背诵导游词的阶段,无法满足游客了解更多、更深的要求。因此,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导游队伍势在必行。比如伟人故里的导游应能准确生动展示伟人的革命活动、著述作品、相关典故等。除导游外,还要大力培养造就兼具湖湘文化功底和现代旅游技能的红色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