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2019-08-22 08:24:5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艾楚君] [责编:夏博]
字体:【

艾楚君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明确任务,指出“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同时要求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黄金时期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将全过程参与完成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因此,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本领过硬、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担当。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素质协调发展;坚持培养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同时,重视心理问题疏导,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观照不同群体在心智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需求;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既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提升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

在把握以上原则基础上,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需要在以下四方面精准施策——

推进知识普及,实现教育全员覆盖。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传播、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全员覆盖,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一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二是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重在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三是要通过线下线上、实践教学、案例分析、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四是要通过组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悦纳自我。

强化价值引领,升华人生价值追求。实践证明,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人生目标明确、生涯规划清晰的大学生,往往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强化价值引领,使学生升华人生价值追求。一是要用理想信念教育擦亮学生人生底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二是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从大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激励学生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三是要分年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智水平、认知能力、素质要求等设置不同教育主题,如在一年级着重开展适应性教育,四年级则注重择业教育。

优化咨询服务,提升主体自我认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公布了我国抑郁症、焦虑障碍患病率和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有关调查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由心理疾病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个体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往往是由个体的认知导致的,通过优化咨询服务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对个体的情绪进行调适,使其压力得以释放、焦虑有效缓解。为此,一是要完善心理咨询功能,在高校设立心理成长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二是要构建集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三是要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服务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

抓好危机干预,健全诊疗转介机制。危机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往往是工作的“堵点”和“难点”,处理不当则可能成为“痛点”。抓好危机干预,一是要准确把握危机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做好跟踪服务,尤其注重做好重大时间节点、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二是要建立纵向包括学校、院(系)、班级、宿舍,横向包括学校、家庭、医院、社会的“四级”有效互动预警防控体系;三是要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四是要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转介绿色通道。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五四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