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环境 助力脱贫攻坚

2019-08-22 08:24: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英] [责编:夏博]
字体:【

陈英

随着扶贫攻坚不断深入,“因病致贫或返贫”成为决胜脱贫路上一大拦路虎。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自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合作、大病医保、重特大疾病救助陆续覆盖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健康扶贫不仅要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负担,使人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而且要着力营造健康环境、掐断疾病之源,提升贫困人口疾病预防能力,使人少生病、不生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把健康普及与健康公平纳入行动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关注健康问题存在的城乡差距,补偿性提升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水平。实现健康扶贫、“健康中国行动”的最终目标,都需要大力营造健康环境。

湖南多山地丘陵,其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偏低,整体环境对群众健康而言存在多方面潜在风险:交通不便,不利于及时寻医就诊,往往延误疾病诊治;经济压力大、对疾病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慢性病拖成重病;居住环境差、传统沿袭的不良生活习惯,容易使贫困人口免疫力降低,成为疾病易感染群体。

健康环境是健康扶贫可持续的根本防线,贫困地区健康环境提升空间很大,全面推进需要把握三个着力点: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着力点,扎实健康之篱。

环境是人们赖以存活的外部空间,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差,致使贫困人口承担更高健康风险,成为健康脆弱群体。

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宜对接城乡融合战略与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大与小、近与远、内与外”相结合。要将“大环境”所涵盖的道路建设与维护、垃圾集中处理、公共绿化、饮用水安全等纳入乡村发展规划,集中治理;同时以家庭为主体,对“小环境”所涵盖的庭院布置、家居环境与卫生整改、虫鼠防治等展开督促治理。在人财物到位的情况下,近期优先解决对环境与健康影响最大的脏乱差问题,并建立治理维护机制,确保长期不反弹;针对因群众居住分散或财力物力难以一步到位而导致暂时不能完全解决的环境问题,如污水处理、人畜分居等,应配合地方长期发展规划,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分化解决。对外要善于寻求他方援助,以多种方式增加投入,合力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对内要激发贫困人口自身动力,引导他们自觉打造健康家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以提升医疗服务为着力点,夯实健康之基。

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是群众健康的根本保障,也是健康扶贫的核心组成部分。自《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铺开以来,我省通过医保、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等方式,一定程度缓解了贫困人口就医压力,但依然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依然不足,无法满足群众医疗防护需求。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重在推动城镇医疗服务网络向贫困地区延伸。在基础建设上,应完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配套设施,确保贫困地区建立完备的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通过定向委培、进修培训、政策激励等方式增强基层医护力量;在技术提升上,应强化城市高等级医院对贫困地区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持,同时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城乡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应搭建驻村医疗服务网络平台,与各级医院对接形成人才、技术、信息、医疗帮扶互动。

——以普及健康知识为着力点,坚实健康之本。

健康身体源自健康生活方式。贫困人口往往由于缺乏科学认识而看不到潜在健康风险,容易陷入“贫困-疾病-更贫困”陷阱。

普及健康知识、培育健康意识是塑造健康环境的重要一环。在贫困地区普及健康知识要有针对性,注重紧扣健康薄弱环节与疾病多发环节,大力传播妇幼健康、科学育儿、健康饮食、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养护等知识;普及方法要多样化,如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微信视频、宣传栏等多种载体,或组织扶贫义诊、健康教育讲座等传播健康知识;普及表达要多元化,力求通俗易懂,既满足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民众需求,又要让文化层次较低的中老年人同等受益,依托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使健康知识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