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2019-08-14 07:42:1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编者按

8月12日,省社科联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围绕领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表真知灼见。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今天特约刊登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推进湖南“一带一部”战略重组 打造我国空间经济战略要地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茂松

湖南“一带一部”战略区位具有新经济地理五大优势:一是新空间经济结构优势,长江经济带、沪昆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纵横连通,湖南已成为我国新经济地理的中心枢纽;二是内陆大商圈市场的优势,湖南三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的市场至少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带来了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的市场价值;三是科技与人才集聚的优势,湖南综合创新的能力位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有国家级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创新型省份;四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集聚在长株潭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已具备成套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能力;五是生态环境及绿色资源优势,无论是环境容量和绿色保障,还是生物医药、轻工食品原料和生物质能源,湖南都有雄厚的基础。

湖南“十三五”以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势必进一步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着力优化空间经济布局,运用新经济地理优势置换湖南传统自然地理弱势,由以往的“过道效应”转化为“集聚效应”,绿色开发“一湖四水”流域,建设以长株潭为首、衡阳和岳阳为南北两翼、怀化为尾翼的“鹰形层级结构”增长极体系,全面链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当前最为重要的抓手就是创建长株潭都市圈。在三市现有同城化大框架基础上,有效整合提升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海工装备、通用航空、铁建重装等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业,做大做强超级计算机、电力机车、储能材料和硬质合金材料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业,并把广电、影视、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做成世界一流产业,进而打造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形成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特大城市和全国空间经济新格局战略要地。同时,高标准建设长岳口岸经济百里产业廊带,创建“湘江自由贸易区”,打造新时代我国内陆沿江沿河沿路开放经济高地,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宇文

追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开放推动动力变革,以优化服务推动效率变革,以创新协调推动质量变革,加快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打造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壮大湖南航空发动机、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加快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卫星应用、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文化创意、现代供应链管理、节能服务、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补齐现代金融、物流、信息、科创、商务、人力资源、工业设计、网络安全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提升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健身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质量。

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空间。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建一批国家创新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科技改革,发展科技金融,完善技术联盟,推进创新创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申报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大力引进外向型实体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综保区及跨境电商,探索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异地孵化招商,持续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合作。

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对标先进省市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清理规范我省行政审批环节的中介服务。全面深化财税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和用气价格。深化国企国资、农业农村、商事制度、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

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

省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 胡远志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讨论时,指出湖南要抓好“三个着力”。其中第一个着力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巩固,主要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更多采取改革办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现“落后产能严控、楼市持续稳定、债务杠杆降低、短板弱项补足”四个巩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尽量控制和减少阵痛,妥善处置企业债务,避免产生新的产能过剩。贯彻落实好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加大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保、社会民生、能源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

增强,关键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供给侧既包括商品和服务供给,也包括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的供给,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根本在于加快推进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活力。

提升,重点是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坚持传统产业调优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延展、提升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项目建设、新兴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农业产业链、服务业产业链”五大提升。落实好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分工制度要求,提升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水平,提高制造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畅通,要害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疏通国内市场与生产主体、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需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人力资源和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障碍,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良性循环。

创新驱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能力建设

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田银华

创新驱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总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创新引领实现湖南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具体来说要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目标。包括:综合效益提升目标,实现经济增长“三量齐升”;产业转型发展目标,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科技精准扶贫目标,科技扶贫贡献率在80%以上;两型绿色发展目标,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中部开放崛起目标。

要实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目标,湖南必须增强以下四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探索适合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要不断提升科技原始创新的能力。增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能力,开展创新扶贫,提升总体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市州创新型大学、企业、人才、区县的培育力度;增加体现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强化重大科研专项,着力解决制约湖湘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瓶颈;提升治理三湘四水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二是要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完善湖南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搭建市州技术合同交易平台;建立湖湘创业基金,活跃资本市场,孵化科创型企业成长;优化湖湘“双创”环境,培育湖湘创业英才;鼓励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三湘创业热土市场化;探索军工企业高端制造军用技术民品化。

三是要不断增强创新引领开放的能力。打造湖湘品牌,注入湖湘元素,增强湖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增加出口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自主化和定制化水平;创新外贸方式、外贸空间和外贸流程,争创湖湘自由外贸区;创新湖湘旅游资源平台,拓展湖湘海外旅游市场。

四是要不断增强精准科技扶贫的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湘西和湘中贫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科技人员定点瞄准贫困家庭帮扶对象;鼓励贫困家庭成员到地方高职院校进行免费的农业和互联网技术培训;升级农村移动互联网和交通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流通渠道;鼓励湘籍大学生返乡进行科技创业扶贫。

持续抓牢抓实产业扶贫

巩固提升我省脱贫攻坚成果

吉首大学副校长、教授 冷志明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精神,我省狠抓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急需持续抓牢抓实产业扶贫,巩固提升我省脱贫攻坚成果。

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有三个。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县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更是以传统种植、养殖等弱质农业为主导,现有产业的带贫能力弱。二是资金使用限制过多,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中的限制过多过死,难以实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脱贫攻坚效率”的初衷。三是产业扶贫中存在“短平快”思维惯性,给要经受市场检验的产业扶贫带来了风险。

对此,提出三条主要对策与建议。

1.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一是要支持和激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开设生产基地、开办加工分厂。二是支持和引导劳动密集型和无污染的企业向贫困县转移。三是适当给予深度贫困县重大产业项目倾斜。

2.增加资金使用范围弹性。一是要适当扩大整合资金使用范围和服务对象。建议适当增加整合资金使用范围弹性,探索深度贫困县通过申请将整合资金使用拓展到扶贫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非生产环节;二是建议将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调整为社会帮扶资金。

3.强化风险管控。针对“短平快”思维惯性下的产业扶贫,要尽快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针对债务风险,要全面摸底和排查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的举债规模、债务结构,评估债务风险和风险承担能力。针对市场风险,要加快风险化解通道建设,建设存储、加工等配套设施和工厂,为“过剩产能”提供缓冲器,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针对返贫风险,一要推行扶贫产业保险购买全覆盖;二要建立返贫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对扶贫产业失败而导致的返贫对象实施快速干预。

加快建立农产品区域

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 陈文胜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这不仅是对湖南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出的明确要求,而且是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标志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思路的重大转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就成为破解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尽管湖南不少主要农产品的数量、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数量与质量不平衡、效益实现不充分。长期以来我省农业发展走的是以高产量、低价格的“以量取胜”低端路线,突出表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区域特色不明显,低品质居多,农产品品牌偏少,尤其是在市场叫得响的品牌很少。而市场领域的所有产业竞争集中地体现为品牌竞争,因为品牌竞争是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以质量效益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推动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升级,使农业生产供给结构不断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结构,以破解农业生产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

农业作为生物产业,对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质有着独特的要求,不同的区域的农产品就具有不同的品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然要求立足各区域特色,推动区域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尽管湖南全省划分了四大农业板块,但尚未形成有效的优化区域结构布局,各板块区域内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如何调整,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和实化,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如炎陵县的黄桃是一个特色品牌,全省的农业发展规划就必须把炎陵黄桃作为炎陵县农业生产的正面清单,对其他地方就作为限制生产的负面清单,就能够有效防止农业的盲目跟风、同质竞争,从而避免产能过剩而导致大面积滞销。因此,要对全省农产品建立优化品种结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每个区域政府支持种植的品种和相应品质要求,限制和限期退出种植的品种,以优化区域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基础优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以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同质竞争和增产不增收的农业发展难题。

“守护好一江碧水”需法治保障

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李爱年

长远解决“一湖四水”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法治保障。这是法的特性所决定,也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健全水保护法律体系。重新梳理我省涉水法律体系,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规”的原则,以《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综合性基本立法为顶层设计,以《湖南省水保护条例》综合性单项立法为四梁八柱,以《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和《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特定流域综合性立法为坚实基础,构建我省一体化的水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湖南省水保护条例》《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修订《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不是小修,要大修。要在立法原则、管理体制和制度设计方面修改完善,从法治上解决综合“治水”中的各种矛盾。

2.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监管机构。建议“一湖四水”分别成立综合管理局,同时加挂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作为省政府的下设机构,将分散在各行政区域、行政管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乃至自然资源管理职能集于一体,这既可解决各行政区域执法不统一问题,又能解决资源分散管理、联合执法难的问题。

3.探究专门化司法机制。逐步改变传统的以行政区划分割自然所形成的流域湖泊生态系统的司法管辖模式,着眼从湖泊、流域等环境要素的自然属性出发,结合“一湖四水”的地理实际,探索设立“一湖四水”环境资源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一湖四水”环境资源案件;制定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指南,统一“一湖四水”环境资源司法规范与标准;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推进“一湖四水”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执行。

4.营造全民守法氛围。针对“一湖四水”区域生产生活状况、社会文化以及法治诉求,遵循法律命令—控制逻辑,依靠法律强制力迫使主体守法;通过经济手段如税收减免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激励主体守法;通过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榜样模范示范、环境保护社会团体浸入式活动带动等措施,培养全民生态环境法治主体性意识。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刘建武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为实现这个初心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重大跨越,进入新时代,仍然需要始终坚守民生底线,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抓住社会民生的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继续改革创新,努力推动社会民生新发展。

坚持就业优先巩固民生之本。当前因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增速减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贸易环境多变等的影响,出现了隐性失业显性化、结构性失业问题增多、周期性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交替出现等新的就业形势。针对这些新情况,需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特别是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关系,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引导人民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就业能力提升新要求,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领域就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握好科技创新和稳定就业的平衡点,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决增强劳动人口就业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加强底层关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扶助等兜底性政策,更加精细、精确、精准实施政策,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另一方面要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对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的统筹衔接,推进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的城乡统筹,让困难群众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要把提升人民安全感作为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方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方位提升人民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既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将总书记“要创造性开展工作”指示精神落实到党建领域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邓联繁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这里的“创造性”显然是从整体上讲的,适用于各方面工作。进一步说,“创造性”侧重的是工作的方向、水平,对我省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我省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与“尚方宝剑”。

从我省这几年党建工作来看,既严格完成中央规定动作,又精心推出系列自选动作,体现了一定的创造性。如,直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害和痛点,201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规范“责任状”及“一票否决”事项的相关举措。同时,我省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就实践而言,建议按照大道至简、深入浅出、易操作、易评价、好复制、好推广的要求,出台并实施以“忠、廉、实”为一级指标的政治生态指标体系。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党建的首要任务与统领。政治生态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来看,政治生态的内核在于三个字:忠、廉、实。可将此三个字作为政治生态的三个一级指标,并逐一细化,如,忠可细化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等二级指标,廉可细化为廉洁从政从业、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二级指标,实可细化为实谋、实说、实干、实效等二级指标。

二是就理论而言,建议我省率先兴“中共学”,为党的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建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与人才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政党领域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有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已有的党史党建二级学科,从其名称与实际内容来看,不够全面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尤其不能适应党的全面领导、长期执政的需要,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党史党建学科。建议我省率先在“中共学”上加强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推动“中共学”成为全国一级学科,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贡献。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