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好不发论文照样能评教授

2019-07-29 08:01: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朝清] [责编:欧小雷]
字体:【

杨朝清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出台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3个月后,提交的职称评审材料中没有一篇学术论文的蒋华松老师成为校内凭借“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

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指挥棒下,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主要精力放在做项目、做课题和发论文上。少数老师甚至不愿意给学生们上课,为了方便自己动辄更改上课的时间与地点。对教书育人缺乏价值认同,一门心思只想通过搞科研来实现名利双收,让教学在一些老师心目中的分量逐渐下降。

基于此,打破“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怪圈,让教学重归高校工作的中心,才是高校职改正本清源之举。像蒋华松老师这样“案例、板书、讲课好”、深得学生喜爱的一线教师,理应成为职改新政直接的受益者。本来,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师回归本分,让潜心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有尊严、有前途、有发展。

无独有偶,在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们也被分成了“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职称评聘标准。目前,该校已经有3位老师成为了“教学型教授”,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没论文也能评教授,可谓迈出了高校职称改革的重要一步。

当然,也应该看到,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价取向,也与科研成果易于量化而教学质量难以被量化且主观性较强有关。所以,用教学业绩取代科研成果,什么才是“教得好”应有共同的标准,必须做到客观、细化,公平、公正。同时,分类评价也不是要教师放弃科研,实践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