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骚扰”已经疯魔失控了吗?

2019-07-24 10:03: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海建]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邓海建

被短信中附带的网页链接转向不知名网站;浏览器弹出的广告窗口始终关不掉;搜索一些信息后被频繁推送相关产品……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互联网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用户安宁权被侵犯、个人隐私被泄露等问题仍然给网民带来很多困扰。(7月23日法制日报)

短信里挖坑设套、弹框关而不死,由此引发的各种风险和乱象不胜枚举:轻的系统崩溃,重的家破人亡。一二十年过去,这些低级的信息骚扰不仅没有灰头土脸成为历史,反倒在不断迭代的互联网技术面前长命百岁——这究竟是管不了管不好、还是不曾管不想管?

最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泰迪熊”被组团起诉事件。京东、唯品会和哈啰出行对泰迪熊提起诉讼,诉其未经客户同意,擅自使用技术手段,将客户发给用户的短信及短信页面进行重构,并在短信中插入带有链接的菜单,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跳转至其提供的广告页面。若是连正规的互联网头部企业都遭遇着疑似“流量劫持”的故事,那么,零散而弱势的个体消费者,面对改头换面的“信骚扰”,又能有几分还手之力?

增量的垃圾广告、不死的弹窗广告,伴随着弹簧式的“专项治理”而呈现出阶段式反弹之势。打击一阵收敛一些,宽松一阵卷土重来,央视315晚会也点名监督过了,各种消费投诉也密集聚焦过了,老毛病不改,老问题仍在,公众自然有两个疑问:第一,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既然拖成了历史遗留问题,难道“信骚扰”在技术上比地沟油还难以鉴别?第二,整治了这么多年,有多少踩着红线跳舞的公司因为作奸犯科而死在监管的手里?如果总是靠“自律”、如果杀手锏就是“约谈”、如果一直等着消费者来“专业举证”,这些流氓式的“信骚扰”还能偃旗息鼓在全面法治的滚滚红尘里?

不能不提一组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短信业务虽然一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2018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出现了回暖,与2017年比,同比增长了14%(去年同期同比下降0.4%);2018年短信业务收入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9%(去年同期同比下降3.2%),短信业务的增速自2018年年初以来一直保持着正增长态势。很显然,这种回暖“主要源于企业对于行业短信业务需求的增加”。在滴滴2018年光短信费用就花了接近9亿元的现实语境下,监管部门当对于合规短信之外的“市场”有足够的本能式警惕。没有雷霆手段、始终摊手耸肩,年年点名年年犯自然要成为常态了。

就像每个女子都有安全地在城市夜行的自由一样,大数据时代,每个公民都有畅行数据蓝海而不被恶意信息骚扰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辣椒水”或“防狼术”换得来,而应该是公序良俗营造的可靠坚守。严肃修法也好、加大罚单也罢,疯魔失控的“信骚扰”及其背后的灰黑产业,是该被钉在审判席上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