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压,当从整治变味“问责”发力

2019-07-22 06:59: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魏露] [责编:夏博]
字体:【

为基层减压,当从整治变味“问责”发力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系列谈④

魏露

记者在调研时遇到一位女镇党委书记,她担任乡镇党委正职5年,期间受到了8次问责追责。谈到问责这一话题时,这位女干部几次湿了眼圈:“谁都不愿意背处分,但我们乡镇干部不背,县上的领导就得背。”话里满是一种“我不背谁来背”的无奈与委屈。

在推进基层工作中,确有不少问责让干部感觉到无奈、充满泪点环节,而“属地式问责”“职能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计时式问责”“背锅式问责”等,又是基层问责的典型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如此向基层甩手、丢锅式问责,显然背离了问责的初衷,只是为了问责而问责,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替罪羊”式问责。

问责,是督促干部更好地尽职尽责的一种方式,是从严治党,克服党员干部队伍庸政懒政的有效方式。科学合理、严格有效的问责,能让党员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让他们正视自己的岗位职责。但是,过多、过滥和设计不科学的问责,不仅不能起到推动工作的作用,反而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落实、生根开花的执行层面。基层干部工作具体繁杂,面对的矛盾困难千差万别,工作上出现“无心之错”的几率大,动辄问责追责容易给他们传导心理压力,“多干多错、不干不错”,容易让一些人产生“退而求其次”的心理。

除了要为自己担责,基层干部有时还得为上级部门“背锅”“堵漏”。显然,这样的问责并不是在压实责任,反而是在向基层推卸责任,基层的干部已经没有办法推卸责任了,他们就只能接受处分的结果,但是他们的内心是一种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痛”;这样的问责,已经变味了。

当然,有个问题边界必须厘清。整饬目前过多过滥、甚至有些变味的“问责”现象,并不是不要问责,而是要在问责上正中靶心,把责任真正地问到该担当责任的人身上。

最近,省委连续发文,要求全面清理“责任状”和“一票否决”事项。严禁以属地管理、任务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名义变相向基层转移任务、转嫁责任。明确规定凡中央没有要求签订“责任状”的事项一律取消,确保2019年各级各部门“责任状”一律压减50%以上,从2020年起不再签订;凡中央未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这是整顿政纲、爱护干部的善举,必将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激发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关专题: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系列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