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打”重“引”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2019-07-11 17:20: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彦暄] [责编:周泽中]
字体:【

程彦暄

山东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近日对一起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进行调查,在学校作出初步处理的情况下,作出追加处理,扣发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杨某所在学校2019新学年不再与其签订《山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将杨某自2019年7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五莲县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体罚学生为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任何教师违反此禁令都将受到严肃处理。(7月11日 澎湃新闻网)

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我们与其对“体罚”口诛笔伐,不如对“教育的侧重点”做一番思考。在“看分吃饭”的教育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会沦为一种“边角料”,学生们很少会刻意学习似《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教材,更鲜有家庭保存并执行着“家规家训”。

纵观教师抽打学生这一事件,起于学生的一次迟到,最初只是被教师责令到教室门口反省,此时若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并真心改过,也就不会有后续的逃课与抽打。体罚固然不对,但亦有种“恨铁不成钢”之感,教师的问题在于管教方式错误,而学生的问题则是知错不改,反而愈加的“叛逆”、“过分”。

通过严肃处理,可以纠偏“体罚”这一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又该敬畏些什么?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说每所学校都有校规校训,然而它们对学生们的影响似乎远远不及考试成绩。教师们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父母们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学生自己也更喜欢“亲近”成绩好的同学。

这种“喜欢”不是源于对方给予了什么帮助或向好向善的影响,而是单纯对“高分英雄”的一种“支持”、“关心”“包容”及“崇拜”。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免让某些学生产生“成绩高于一切”的错误观念,更会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因缺乏关爱而自暴自弃。

教师作为成年人,自有法律、行规对其思想行为进行震慑和约束,而对于尚未成年的学生们而言,他们更需要的则是良师益友的言传身教与积极影响,他们喜欢似《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故事,更会被故事中的道理所影响,所以他们选择诚实,讨厌说谎。

由此可见,学生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父母选择哪种方式来教育引导他们知错、改错。靠“打”,学生们惧怕的只是某位教师,唯有靠“引”,才能让学生们自觉去敬畏“道理”和“规矩”。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