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热闹”,边学门道

2019-07-05 08:47: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郑建钢] [责编:欧小雷]
字体:【

郑建钢

7月2日,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微信公众号推出《稻香》,“走进流行歌曲中的科学世界”已经面世第五期;7月3日,武汉协和医院第三届微信科普大赛在外科大楼与患者见面,演讲、歌舞、小品等节目丰富多彩,“林黛玉”“火箭少女”“德云社”“国际团队”悉数登场,既权威又欢乐的科普盛会场面火爆。

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有建树的科学家,更应该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的通俗化传播不够,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与公众沟通不在同一频道上,是摆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道路上的“中梗阻”。

无论是中南大学徐海教授利用文艺作品的热度和黏性,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还是武汉协和医院让原本相当复杂的医药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表演出来,共同点都是充分考虑公众接受习惯的科普,让科学理念的传递,从你讲我听的刻板灌输,变成欢乐学习,因而产生了很好的科普推广效果,科学精神因此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记得在朋友圈里,曾经见到过一条与盐有关的消息。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的低钠盐,因为低钠盐比普通盐贵,大家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实际上,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对身体不利。有肾病专家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回答中大多是专业术语,令人感觉晦涩难懂。相比而言,2000年4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所做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老龄化和心血管病》的专题报告,薄薄的四十几页的科普小册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趣生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文化高低,都非常乐于接受。甫一问世,立刻风靡全国,受到热烈追捧。

边看“热闹”,边学门道,科普和通俗都不耽误。向社会大众普及知识,做到通俗易懂、易记,尽量少用复杂拗口的专业用语,这是最基本的;更进一步地,还需创新以追赶人们对科普工作的期待。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