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2019-07-04 07:42:3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沈德良] [责编:欧小雷]
字体:【

沈德良

前几天,偶然读到一则“毛主席让出最后一支盘尼西林救小女孩”的故事。虽然这则故事篇幅不长,从头至尾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足以震撼心灵。

故事梗概是:1948年5月的一天,毛主席一行乘车去西柏坡,途经平山县境内时发现路边躺着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旁边围着一大圈村民。毛主席见状下车询问,得知孩子生病多日,家人抬着就医途中病情加重。主席赶紧让随行医生为孩子把脉。一番简单的检查后,医生告诉主席,孩子能救过来,但问题是药箱仅有一支盘尼西林。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盘尼西林可是珍稀之物。“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医生话还未说完,毛泽东便有些生气了,“现在已经万不得已,人命要紧,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凭着一支平时舍不得用的进口药,女孩被从鬼门关前拉回来了。当一行人准备继续赶路时,孩子的母亲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菩萨啊,你们是救命的菩萨啊!”

百姓眼里,“菩萨”是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希望寄托。这一声“救命菩萨”,道出了共产党人在群众心里至高无上的位置。

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来就不是一句抽象、空泛的口号,它既体现于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殊死奋斗的壮怀激烈,也呈现于“以百姓心为心”具体细微上。重温红色经典,能感受来路的艰难,感受到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民情怀;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杨荣显一家“八子参军”的故事,道出了“寸寸红土地、遍洒英烈血”的巨大牺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近百年峥嵘岁月,可以校准初心使命的“坐标”。情感交流的最高境界,无外乎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从最初50多人的组织,发展壮大到目前超过9000万人的全球最大执政党,其中关键一点,是党用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守,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爱戴、拥护。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从百年前赴后继的奋斗中,可以汲取自我革命的勇气。前不久,江西卫视播出了一档“穿越历史的回信”节目,荧屏上展示的每一封红色家书,都承载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从中,人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