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如何破?

2019-06-11 15:46: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昭宜]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吴昭宜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半月谈 6月10日)

近年来,随着“应试主义”的泛滥和“唯分数论”的盛行,劳动教育形同虚设,往昔学生们参加集体劳动的场面不再重现。这实在是教育的一大损失,也是对学生的成长不负责的表现。如何打破这一局面,笔者觉得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

一要更新观念,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培养家庭劳动教育观念。每到放假,在家长的催促下既要赶这个培优班、又要赶那个培训班,学数学、学外语、学语文、学文艺,学一切可以为升学加分的东西。但这么多的培训中,就是没有劳动培训班。一些孩子读到了大学毕业,还不知道粮食怎么种的,矿是怎样采的,工人是怎样当的,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照顾不了,不会洗衣、做饭,换个灯泡要求人,紧个螺丝要找人,连酱油都不会打。真正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其实这都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社会成才观念扭曲,是家长教育观念变异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和鼓励孩子做家务,练习自理,逐步做到自立。

二要建立学生劳动记分考评体系,并把其作为学校评三好学生、保送升学的条件之一。学校要重视劳动技能课的开设,并能够根据学校和孩子的实际让这类课程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吸引孩子主动参与。不要让劳技课只写在课表上应付检查,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

三是多方努力,健全社会劳动教育载体,例如劳动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等。社会和教育政策导向非常重要,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学生的行动指南。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应经常邀请各级劳动模范、技术能人培训实操,让“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深入人心。

总之,劳动教育不仅培养劳动技能,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生活能力及科学的人生观念。针对目前劳动教育缺失现状,为孩子一生计和国家未来计,我们是时候真正行动起来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