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的监管应更加科学精准

2019-05-26 16:56:4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堂吉伟德]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堂吉伟德

近来,共享单车行业再发生变化,ofo被曝车辆当废铁卖,哈啰出行被行政处罚,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被约谈,都与共享单车的数量调控有关,在车辆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未来怎么走?(5月23日《中国新闻网》)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最典型的代表,行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下半场。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共享单车行业经历了井喷式增长态势,“跑马圈地”的资本扩张使行业发展处于粗放态势,区域内的过度投放影响了城市环境和秩序,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单纯以数量扩张占有市场的策略下,共享单车在资本的支配下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也造成了单位车辆使用率的下降,过高的成本让整个行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层次,自身造血功能的弱化,整个行业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本的补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共享单车也不能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层次,在补贴式发展和扩张难以为继,相当数量中小型共享单车企业纷纷离场,而资本的介入与坚守也趋于弱化,潮水退后剩下的“裸游者”,若不能实现营运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自身的赚钱能力与效应,则整个行业的前景就难言光明。共享单车行业进入了下半场,除了政府部门从维护秩序、改善环境和城市管理的角度出发,强化了对整个行业的监管,共享单车企业也应当顺应趋势的发展,由上半场的“数量为王”向下半场的“服务至上”转变,在方便公众出行的同时,让整个行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任由其自由扩张,到不断强化管理,相关主管部门介入监管共享单车确有必要。从一些地方的监管模式来看,既有区域的限制,也有服务的要求,数量调控也越来越细致,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这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未免不是好事,在实现方向性纠偏的同时,也能促使共享单车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策略。不过,从走访的情况来看,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人流密集的城区,共享单车比较少,郊区车辆反而较多,说明共享单车在政策调控下的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公众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还依旧强烈,作为解决出行难的重要工具载体,“绿色出行”依然永恒不变的主题的当下,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监管,除了要预“一放就乱”,还要避免“一管就死”。

科学监管才会有源头活水。一个区域究竟要投入多少车辆,需要根据人流量、使用意愿、交通状况、管理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合理性和客观性研判,在此基础上出台具体的指标匹配和资源分配,而不能随意性设定数量标准,或者画地为牢进行区域限制。同时,为避免城市管理或者规划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应当坚持管理与呵护并重的原则,在落实各种管理措施和干预机制之时,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最大化建立和实现第三方参与的管理的机制。

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与教训,一些行业的发展也走了很多的弯路。要在监管、规范与发展之中找到利益平衡,就需要更为客观的载体介入。事实上,无论是公共决策,还是公共治理,或者公共管理,引入第三方参与已成为一种常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经过了大量的事实论证。共享单车从上半场转入下半场,作为资源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表示,“相关主管部门介入监管共享单车,数量调控等措施对城市出行以及行业发展有正面意义。但最好是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管理机制。”实现了监管的科学化,共享单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会有更牢实的基础。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