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涵养“不加班”的格局

2019-05-20 18:51: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钟吉祥]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钟吉祥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5月17日,新华网)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其个人结局,一个领导干部的格局决定了单位部门事业的结局。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单位部门工作氛围的主导者,是局部政治生态环境的引导者,关键少数的兴趣、偏好、习惯,就是生态中其他因子的学习对象、效仿对象。

正如有的领导干部“偏爱”加班,喜欢“人海战术”,对有“苦劳”的干部多加点赞。其他干部也就顺着其偏好改变自己的言语行为,即便工作做完了,也要坐班等领导,如果领导不走,自己坚决不走。为的就是让领导看见自己在“陪忙”,展示自己与领导一条战线、一条心、一起干、一起累,从而获得领导认可与点赞。不仅如此,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

如果领导干部的事业奋斗格局、成功格局局限为“加班”,毫无疑问无法让部门事业走向健康之路,迎来更成功的成果。“加班”不应该是工作的“标配”,只应该是工作进程困难、推动紧张时候的无奈之举,对“加班”的拒绝,并非不思进取,而是对效率的追求。

如果领导干部将下属是否努力、事业能否成功倾注于“加班”,这种“干事文化”会让下属干部的工作热情、工作激情消耗在无止境的加班当中。其高效完成工作,不但不被领导认可,得不到正常休息,反而被扣上“不上进”的帽子,谁还愿意革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加班文化”带给干部的不是“争分夺秒”,而是拖拖拉拉,不是朝气蓬勃而是浑浑噩噩。由此,加班应该加“必加之班”,领导干部鼓励的也不能仅是“加班者”,还有高效者,将有“苦劳”,有“功劳”的人区别对待,才能既让“苦劳者”欣慰,“功劳者”奋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