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2019-05-17 09:43:16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玉胜]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漫画/朱慧卿

漫画/朱慧卿

张玉胜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足轻重。日前《半月谈》记者走访多所大中小学了解到,不少学校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尽管国家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并要求将其作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虚置化的情况相当普遍且非常严重。这不仅是有违义务教育相关要求的违规行为,更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培育和价值引领有害无益。

学校劳动教育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忌惮安全风险。鉴于学校安全利剑高悬,实际劳动操作存在安全风险,学校不敢把学生带出校园。二是家长溺爱反对。许多家长以孩子年龄小、身体弱为由,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对本应由孩子自己动手的劳动也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劳技教师和实践基地,导致劳动教育仅仅停留于打扫卫生的简单层面。

不过,上述缘由只是一些表面或外在的因素。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受自上而下的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尤其不能忽视高考指挥棒的引领效应。由于“劳动课”多注重于生活和劳动实践,缺乏有效评估和可行性考核,更无法被纳入各级考试与竞赛,当属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轻可重的“软课程”。于是,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课“纸上谈兵”或以语数、自习所取代的情况。

教书育人是校园教育的重要宗旨,“劳动课”教育的“育人”功能不可或缺。重智轻劳的负面影响不只是让学生缺失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必需的劳动实践技能,更易让孩子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与无知,形成厌恶劳动、鄙视劳动者的错误价值观。现实生活中已有不少中小学生明显表现出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更谈不上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公益性劳动主动做的习惯养成。

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用3~5年时间,通过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如今已过三年,《意见》落实仍需快马加鞭、真抓实干。

让“劳动课”教育实至名归,不应该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单打独斗的一家之事,而应该是多方配合、相向而行的社会行动。首先,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出对“劳动课”教育落实的相关规章。比如,对课程设置的跟踪监管、对劳动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强化;注重对劳动教育的过程考核和成果评估;即便是无法纳入试卷笔试,也应在学生的德行评估上有所体现。其次,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劳动光荣的宣传引领,尤其是家长要重视对孩子动手做事能力的培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