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生态文化的四重逻辑

2019-05-09 08:43: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向汉庆 陈若松]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向汉庆 陈若松

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时形成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总和,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绿色发展之魂。新时代培育生态文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从历史、需求、资本和劳动四个维度对生态文化进行剖析,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其内在逻辑,为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在历史逻辑中把握生态文化的生成脉络

生态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新时代生态文化源于全球生态危机治理实践,是对人、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理性思考和总结。西方社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涌现环保运动、绿党政治等活动,不断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作用下的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生态优先、尊重多样性等主张,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为当前生态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其次,生态文化是文化实现自身向高阶形式发展的逻辑必然。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文化发展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的过程。新时代生态文化就是文化自身在原生形态文明和黑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突破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向高阶文明发展。再次,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化展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促进其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生态文化发展既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重要论述的批判性吸收,更蕴含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环境相关论述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发展理念的反思。

二、在需求逻辑中把握生态文化的发展前提

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论述表明新时代不同社会主体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生态文化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需求转变这个基本前提。其一是人民的现实需要。新时代人民不再局限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而注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这种现实的需要无不要求生态文化为之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求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为之提供现实保障。其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文化克服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蕴含着创新意识和能力、科技投入等要素,契合了高质量发展所需生产资料的各项指标,推动了新时代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更高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其三是文化市场动态平衡的切实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只有人的那些客观、真实的需求才能对市场产生持久的推动力,才能形成真正的购买欲望,进而促成“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良性互动。遗憾的是,人的需求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消极影响,将客观真实的需求不断放大,甚至偏离、走样,致使人的消费行为同真实需求发生一定程度的背离。为此,需要生态文化来引领人们的消费方式。

三、在资本逻辑中把握生态文化的前进动力

资本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秉持唯物辩证思维,理顺文化发展中的资本逻辑,深化对资本运行规律的认识,在其两面性中保持必要的张力。一是认识到在不同社会制度中,资本对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差异性,尤其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下,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易导致社会发展中物质变换的代谢断层,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功效。文化市场看似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事实上,资本正以一股暗流摧毁文化的根基,出现“漂绿”行为。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生态文化所具有的推动作用,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健全生态文化市场体系,切实通过资本运作壮大生态文化产业的经济份额。三是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的“紧箍咒”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资本良性运行的一剂良药,为生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中国共产党是规范资本运行、促进生态文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整个社会培育生态文化指明了价值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有效规范资本的运行,促进生态文化发展。

四、在劳动逻辑中把握生态文化的培育路径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人类文明。新时代生态文化,必须在牢牢把握生态文化中劳动逻辑的同时,探索符合新时代世情和国情的实现路径。一是积极倡导劳动创造生态文化的理念。绿色理念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是体力和脑力有效结合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理念的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由于其抽象性和本质上的反人民性,极容易受到虚假需求的驱使而妖魔化,进而使整个发展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泥潭。新时代生态文化需要大力弘扬劳动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在整个生产要素中的比重和地位。二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生态文化的有效保证,是创造有别于资本主义黑色文化的条件。为此,需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导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宏观层面文化体制和文化发展政策的创新力度,科学界定政府与文化企业的关系,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发挥资本的推动作用,提升生态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严格遵循人们对生态文化的真实需求,切实推动中观层面各文化行业相关制度建设;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科学管理理念和资本推动力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的民间智慧,不断推动文化企业内部微观治理。三是创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载体。生态文化载体不仅是劳动者创造的生态文化,更是绿色理念和价值的外在载体。新时代生态文化,一方面要生产出符合绿色理念的实体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各环节体现绿色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不断创造绿色的网络文化产品,使得生产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生态文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