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湖南农业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2019-05-07 07:37: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雅 杨亦民]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张雅 杨亦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将继续深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惠及的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众多,解决饥饿贫困、粮食安全等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共同诉求。湖南是农业大省,水稻、生猪、淡水鱼、茶叶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推动湖南农业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着力强化农业政策沟通。良好的政策沟通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对外交流。通过互访沟通寻求农业合作商机,为共商、共建、共享成果奠定政策基础;二是构建对话平台。以国家高层互访为引领,以地方和部门政策协调为助力,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积极建设农业合作论坛、高峰论坛等常规对话平台,用以制定合作规划、协商合作问题、对接发展战略;三是签订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协议。以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为根基,以聚集农业优势资源为重心,务实推进农业合作共赢。

着力优化农产品贸易合作。2018年,湖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同比增长39%,可借此契机充分挖掘湖南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与沿线国家在互利共赢中走向农业共同繁荣。一是改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加大制成品及畜产品、蔬菜、烟草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迈向多元化贸易市场,积极拓展印度、智利等新兴市场;二是大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探索推进“多查合一”“查检合一”。推动全省综合保税区升级发展,推动便利企业内销、促进研发创新、物流便利化等措施的落地。创新“互联网+”通关通检模式,探索建立报关报检、注册登记“无纸化”网上办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设立企业协调员机制、通关时间协调机制、投诉问责监督机制;三是打造“互联网+”农产品贸易平台。尽快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加强对电商的政策、技术支持,以陆上通道、水上通道、国际航空多管齐下完善国际物流配送系统,强化电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着力深化农业技术交流。一是让湖南优势农业技术“借船出海”。针对亚非国家育种需求培育低投入、高产出、环境友好、适应性强的新品种。通过调研考察与沿线国家共防共控、联防联治做好病虫害防控和植物保护。与涉农大企业大集团开展科技合作,增强重大问题、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能力;二是加强援外培训和技术服务。鼓励高校、农业和教育部门创建农业教育科技联盟,共建共享教育技术平台。依托现有的隆平高科杂交水稻援外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提供农业管理与实用技术。针对亚非国家气候变化频繁、农作物传染病多发特点,以科技知识、科技调研为基础提供科技咨询支持。与沿线国家建设联合实验室、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为中外科学家提供高效合作平台;三是加强外派专家队伍建设。制定人才队伍发展战略,力求队伍结构稳定、层次分明、人员充足。拓宽专家引进渠道,健全专家人才培养晋升渠道。完善外派专家福利薪酬体系,营造用人、留人的良好氛围。为专家团队提供外派国风土人情、农业发展概况、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着力推进农业人文沟通。一是推进农业教育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高校教育政策沟通,积极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实现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奠定基础。支持具备学科优势的高等学校与国外大学建立产学研国际研究中心,推进农业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来华涉农专业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懂农情、知农技的高级农业人才;二是推进农业旅游相通。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农业旅游的经营与管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开发农村新业态,探索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多种农业旅游模式;三是搭建传播平台。以“媒体艺术之都”长沙为中心,借助“一带一路”青年论坛、汉语桥等平台,让包括农业文化在内的湖湘文化“走出去”。

(作者分别系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