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精品引领阅读

2019-04-24 06:54: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兴东] [责编:潘华]
字体:【

杨兴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今时代,技术手段的更迭,让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更多变化:纸质图书、kindle等电子阅读器、报纸杂志、网站、APP……但不管怎么变,文化精品总能迸发穿越时代、穿透不同载体的力量。

美感和欢喜并不常有,而清心凝意将一本书读到最后一页,这般和悦与欢喜算是一种。因而,书籍,尤其是精品图书,是读书人极为重要的宝贝。刘慈欣的《流浪地球》,首发于2000年,改编后成爆款级科幻电影,持续带动相关科幻主题阅读;董卿的《朗读者》,用音视频展现,邀来一众明星搭台,入选其中的作品,都是优秀文化作品。

今年3月4日,习近平主席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提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文化精品的力量,可以穿越时光,直抵人心深处,培根铸魂。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增删数次,批阅十载;吴承恩写《西游记》,七年磨一剑。唐代诗人张若虚作品并不多,只有《春江花月夜》等几首诗歌,但至今人们对他的作品朗朗上口。越是潜心打磨的好作品,越像一壶好酒,历久弥香。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创作文化精品,湖湘一脉相承。唐浩明著《曾国藩》三部曲,数易其稿,影响深远。纪红建写《乡村国是》,历时两年多,行走上万公里,到200多个村庄与几百位脱贫百姓面对面交谈,成就纪录脱贫攻坚的优秀报告文学。

万物为媒时代,人们不缺作品阅读。微博、微信各类自媒体平台,博眼球、博点击,贴着深度好文、速看速转标签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对文艺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而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沉下心来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用文化精品影响人、改造人,提振人的精气神。

世界读书日,重温阅读意义,呼唤文化精品。

焦点图